将信仰之光照进现实

将信仰之光照进现实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这是新闻评论对郑德荣老先生的赞美之词。郑德荣,一位把自己交付给信仰的共产党员,一位把生命奉献给治学的学者,一位把身心投入到育人的教师。六十七载春秋,他笃行马克思主义,让信仰之光照进现实。

言所当言,行所当行,他是在党言党的优秀共产党员。“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郑德荣先生从未辜负自己许下的承诺,他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他秉笔直书,写下大量文章反驳马克思主义过时的错误思潮,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以笔为剑,郑德荣将对信仰的坚守刻印在一部部著作之中,集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让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从学术大部头成为普通人可读的内涵读物。为做好理论宣传工作,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不顾盛夏酷热,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场宣讲报告。

精于勤奋,成于严谨,他是治学讲学的优秀学者。郑德荣常言,广博的知识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研究党史,不能只局限掌握党史知识,还必须掌握与之关联的中外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哲学、外语等。在他的老房子里,陈设简朴,一眼望去桌子上、书架上甚至床铺上,到处都是书。东北师大政法学院的资料室里十几盒已经发黄的党史资料,其中很多是郑德荣当年一笔一画抄写下来的。60岁时,他许下用10年时间出版10部专著的宏愿。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超额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出版专著数量是计划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论文涉及领域多、各成系列,而且有很多论文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和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受到党史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郑德荣常对学生说:“离开严谨求实,不能称其为科学。”一篇学生文章要数次更改,一个学术问题要反复论证。“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责在育人,不辞辛劳,他是育才培才的优秀人民教师。“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郑德荣先生如是说,如是做。癌症折磨之下,他只能上午办公,下午休息,但是他却在清晨4点多就起来备课,并为此洋洋得意。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为了把优秀的学生留在学校,他会“举贤不避亲”。他秉持对学生是公事,对子女是私事的态度,绝不以权谋私。耄耋之年,虽然学校考虑他的身体状况,不再安排本科生课程,但他却定期给本科生做专题报告。对待学生的请教,他从不拒绝;即使疲惫,只要登上讲台,依旧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慈爱的师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

郑德荣先生所做所为,无惧时光流逝,无惧病痛折磨,将信仰落到实处,让自己变得坚强、变得宽广,让信仰之光普照现实。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627/100686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兰陵县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