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人民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在服务人民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的社会实践,这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借以感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依据。

服务人民,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在服务人民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把学习贯彻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从一开始就以人民和人民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始终坚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研究为了人民,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如果脱离人民这一“源头”,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群众关心、让群众满意的研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热情不断转化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强大动力。

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实际进行宣传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社科院(联)智力相对密集、人才较为汇集的优势,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努力在宣传、阐释上下功夫,加强理论创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科研成果,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落实战略部署。努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具体社会实践,为服务科学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的社会实践,这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借以感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依据。远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就远离了它的研究对象,也就自然失去了它得以存在的真实根据、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也就失去了服务人民的能力和资质。因此,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紧密结合实际,主动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俯下身子,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善于汲取来自于生动实践的“源头活水”;并加强对策研究,从政治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等具体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服务科学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开展学术研究,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突出中国特色。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立足现实国情、把握时代特征,从中国人民的具体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凝汇中国智慧、锤炼中国话语,对中国问题进行探索和回答,用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和知识回应时代,进一步丰富中国理论,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影响世界。其次,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著书立说,研究成果必须为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研究和创作过程中既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大力吸纳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民意,用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明白晓畅的语言和群众能够接受、易于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自觉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才能让群众入心入脑,才能具有实用价值,才能明德益智。再次,强化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更加严格地把好锤炼成果、推出作品的质量关,让研究成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高质量、“有营养”“无污染”的精品力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进“正能量”,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