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论改革开放的文化底蕴(3)

【2018-08】论改革开放的文化底蕴(3)

改革开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

早在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就有关于创新的表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里的“新”即创新、推陈出新之意,说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求发展、求进步,自强不息,创新不已,这是中国古人认识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试图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很快会被淘汰,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出现5次,其中在第七部分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论断高屋建瓴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关联起来,从而在理论上为我们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这也是改革开放“自主性”要求的根本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自主”一词共出现5次,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立足于实际情况来推动发展,而决不能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只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也明确地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特征,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系统,所以才有发展和创新的可能性和条件。如何创新?要立足当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国内实际形势结合起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精神代表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改革开放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由于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路传承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来,而且这条道路又为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胜利的道路,因此对这些伟大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概括和理论再现,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也应该是最合理、最符合实际要求的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个“四版论”充满高度智慧,集中而艺术地概括了改革开放所内含的文化底蕴,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用四个“不是”明确指出它的否定性内涵,同时又没有明确地限定它的肯定性内涵,这就标志着这种开放的“新文化”具有改革开放的根本特征,为掌握这种理论的人民群众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性力量”,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具有大格局、大气派的千载难逢的历史平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