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要在服务群众中成长

党的干部要在服务群众中成长

从1944年追悼张思德大会上毛泽东的演讲,到十九大报告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强调,“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特征和规范。作为党的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途径有很多,但是绝不能与服务群众脱钩,一旦脱离了服务群众,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尴尬现象,严重的还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必须重视。

500466785_wx

 

许多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能力围绕着政绩“锻炼”,担当转移给群众“化解”,脱离了服务群众,于是就有了“迎检刷墙”“数据脱贫”等等让群众厌恶的行为,逐渐还可能演变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土壤。解决办法,就是要培养服务群众的使命感、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磨炼历久不变的初心,并积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

筑牢服务群众的使命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柴米油盐,皆与群众息息相关,杨善洲、廖俊波为何令人念念不忘,根本原因是他们心系群众,干部只有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才会感受到群众对干部的期望,也只有深刻领悟群众的期望,才会对扭曲的政绩观充满负罪感,逐渐培养出服务群众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比能力素质更重要。党的干部当志存高远,必须要筑牢服务群众的使命感。

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谷文昌在任东山县长时,与“沙老虎”斗智斗勇,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顶得住,根本原因就是对群众责任感强,面对各方压力敢担当。干部只有在服务群众中,才能清晰感知群众的喜悦和自身的责任,这种感知,能强化干部的担当意识,让干部挺直腰板服务群众。党的干部不能练一身虚招子,“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必须要在服务群众中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磨炼历久不变的初心。杨善洲植根大亮山,一待就是十七年,其原因就是看到群众吃水都成问题,要扭转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种思想才能让服务群众的决心历久不变。真正参与到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干部,会把群众的赞许和愤恨烙在脑海里,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允许出现“打短工”的思想,因为那是促进服务群众标准提升的原动力。党的干部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决心,要在服务群众中磨炼历久不变的初心。

积累行之有效的经验。彭德怀面对高产“神话”,精收细打一分地,收了90斤麦,验证了“高产”的虚假,当地的老农都十分佩服地说,“种这样的麦子,我们庄稼人也比不上呢。”服务群众工作,最快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直接的方法,看似一呼百应的工作能力,其实蕴藏着厚重的情感基础,要获得有效方法,必须要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并在群众中学习提升。党的干部必须紧密团结群众,练就应对复杂纷繁工作的能力,也只有在服务群众中,才能累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那么党的干部就必须在服务群众中成长,在服务群众中磨炼提升,以服务群众为基础,终能放飞梦想、破茧成蝶。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828/101493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