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兰州印记】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40年·兰州印记】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摘要: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兰州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民生改善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从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分析看,预计可带动研发投入18.66亿元,实现利税4.66亿元。

40年前,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场盛会开启了“科学的春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金城大地生根发芽,科技产业从无到有、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产业体系从大到精,一路走来,科技创新的脚步越走越实,道路越走越宽。

在2017年9月17日召开的第二届兰州科技博览会上,VR产品、机器人、重离子加速器、无人机纷纷亮相,参展企业参展成果380多项、展品980多项,大规模集中展示了兰州市和我省其他市州在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兰州科技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持续稳步发展,科学技术进入了振兴时期。“当时根据兰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按照面向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对农业和以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和机械、电子、轻纺、建材、食品等相配套的工业领域的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科学技术研究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科技事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大发展。在重离子物理、辐射技术、石油化工催化、特种润滑材料、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高原气象、草业科学等方面代表着国家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兰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水平、科技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专利申请量增幅明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是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水平、政策环境、科技示范引领水平、科技金融融合水平、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合作交流水平等方面也实现显著提升。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41.67亿元;专利申请量达到748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84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55.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72.21%。

为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创新发展,兰州市建立改革科技项目决策评价机制,形成“市场引导+专家评审+政府决策”项目评价决策机制,并在2017年首次组织遴选了兰州市“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分别给予每项100万元和70万元的经费支持,大幅度提高了科技项目集中度。项目成功实施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3.6亿元,新增利税1.8亿元。

兰州市不断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市政府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等单位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组织对重大项目联合开展产学研技术攻关,形成了“重离子治疗”“大型板壳式蒸发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同时认定37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18家企业研发机构。并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连续组织召开了两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交易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家单位、企业参加展览,展示科技成果1401项,展品1194件,举办各类专业论坛和同期活动14场,签订技术交易签约项目338项,签约金额23.14亿元。2017年,成功争取并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竞争对接选定了33项技术难题、58个挑战团队,签约金额3586万元。

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是这两年兰州市科技工作的亮点。其中省市共建兰州科技大市场,建成11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服务大厅,共建技术转移中心6个,搭建功能服务平台8个,设立专业技术分市场14个,累计向1283家企业和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7438万元,兑现2050万元,共享大型科研仪器925台,为693家企业和团队提供检验检测、专利申请代理和委托研发服务8001项。组建并推进“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组建运营工作,提交并通过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查准予投资项目7项,总投资1.38亿元。

近年来,兰州市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4家,占全省总量的49.7%;培育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6户;有36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孵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0家,其中国家级9家,建成面积119.44万平方米;建成众创空间92家,其中国家级23家、省级56家。

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兰州高新区建设,是国家高新区的升级版,边界范围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确定的“四至”范围,其实际控制面积14.96平方公里。兰州高新区是国务院1991年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现空间布局为“一区五园”(雁滩园区、榆中园区、七里河园区、九州园区、和平园区),规划控制面积为182.77平方公里。全区注册登记企业达到8500多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5户,占全省612家的29%;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到22户,占全省66家的33%;上市公司发展到24户,占全省73家的33%。拥有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个,孵化器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等国家级牌子13个。在2016年全国147家高新区综合实力考核评价中排名由第68位提升到第61位,已初步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集中示范区,具备了支撑建设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条件。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任务目标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西部创新枢纽,努力把兰州、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今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白银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部署相关工作,主要领导围绕自创区建设赴市科技局、兰州高新区、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工作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自创区建设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刻把握自创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重大发展机遇;要强化责任担当,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建立完善高效的职能机构和协调机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集聚全市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自创区建设。

为激励科技创新,兰州市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在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人才培养到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兰州打出了一组“政策组合拳”。

兰州市广泛开展学习考察,多方收集全国已批复的17个国家自创区的相关政策,组织认真研读,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明确了国家自创区的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市委改革办、市委办公厅调研处、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等单位组成考察组,先后赴江苏苏南自创区所在的南京高新区、安徽合芜蚌自创区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积极与省科技厅做好工作汇报衔接,分别参加了省政府、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讨论会”“兰白自创区指标研讨会”,反馈了意见建议。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制定了“1+4+10”政策体系,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和4个平台实施方案和10个政策办法等措施,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前兰州市正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全面开展东部科技新城(榆中园区)征地拆迁,扎实做好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准备,中农威特产业基地、兰州航天产业园、兰州真空装备制造产业园、甘肃路桥智能交通产业园等十个重大产业项目也在陆续开工建设。

2016年,第一届兰州科博会召开。兰州市利用举办科博会这一契机,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石油装备、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技术领域,组织开展面向国内外的科技合作。2017年第二届兰州科博会期间,德国FEV、德国SHES、丹麦乐高、美国霍尼韦尔、华为、富士康、中科院兰州分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组织参加科博会,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的大使、参赞和其他外宾参加。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北京代表处已经着手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的企业提供全面协助,建立合作机制。来自德国、加纳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与甘肃建投集团、兰州海默科技、兰州华能生态、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等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对接合作事宜,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在2017年科博会上,兰州高创生产力中心、甘肃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与德国摄氏公司就“德国太阳能集热发电混合能源系统”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在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上,双方就技术需求“太阳能发热与光伏发电集成关键性技术开发”完成签约。目前德国摄氏公司与兰州高创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立兰州摄氏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摄氏公司中国生产基地,将在兰州新区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美丽乡村钢结构示范基地。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两期“兰州科技合作交流团”成功向国外推介兰州科技合作项目10项,组织6家企业赴德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观摩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功组织了“兰州与丹麦丹弗斯公司节能减排技术科技交流会”,为推进兰州节能减排工作探索了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途径;组织了“中德新能源汽车科技交流会”,德国FEV公司、省建投、金川科技园、兰州知豆、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交通委等20多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交流会;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合作,引入了联合国工发组织企业基准测评数据库,邀请联合国工发组织官员斯蒂芬·克拉奇来兰对100余家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训。使用企业基准测评数据库,测评了20余家科技型企业,并出具诊断报告,由联合国工法组织官员颁发了测评牌匾,该项科技服务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先后开展了两次“企业基准测评”培训,共108家企业参与,培训效果良好;邀请联合国工发组织参加今年第三届兰州科博会和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工发组织官员接受了邀请,并邀请兰州市参加今年10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包容及可持续城市展览与对话”活动。

加强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地区的创新合作。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依托,组织协调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其他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兄弟城市之间开展科技合作,围绕共建科技合作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创新园等,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东西区域合作层次。

加强与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城市之间的交流对接。在省、市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合作框架下,兰州市科技局与重庆市科委、贵阳市科技局、南宁市科技局等地科技部门初步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今后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共享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互联互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科技局坚持以科技项目开发带动人才引进培育,完善激励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创新发展。

2014年起,根据兰州市委人才领导小组赋予的“负责市级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组织管理”职责,依照《兰州市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政策,强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坚持“人才引领、项目支撑、突出属地、扶持小微、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原则,扶持资助了一批创新带动能力强、人才引领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了以科技项目实施为依托、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切实发挥好项目带动作用,真正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好、管理好,2014年以来,兰州市科技局先后出台《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指南》等规范性制度。按照初审推荐、实地考察、专家评审、人才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等环节认真组织实施,采用“人才+项目”的组织模式组织项目,突出了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千七百”产业发展、军民融合、畅交通治污染等重点,注重了项目的科技创新属性,考量了人才的引领性。截至2017年,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项目442项,其中农业领域87项,社会发展领域208项,高新技术领域147项。为强化项目执行过程管理和项目资金支出管理,2016年,兰州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每年开展项目执行情况督查,并将第三方财务审计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前置条件,督促项目按计划进度认真执行,确保项目经费投入合规高效。

通过连续四年的项目实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兰州市将宏观人才战略转化为可操作性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探索建立了柔性引才的体制机制,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项目领衔人这一概念,支持、鼓励项目承担单位采取聘用制、雇员制、合作制等“柔性引进”的方式,坚持开放包容、不拘一格、合作共赢理念,引进省内外技术领域内领先的专家、人才团队作为项目领衔人,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与技术合作,着力破解我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兰州市创新创业。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千人计划”专家等一批高端人才;据介绍,目前共引进博士后20人,博士239人,硕士1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1人;外来人才69名,其中外省籍61名,外国籍8人。

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兰州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民生改善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从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分析看,预计可带动研发投入18.66亿元,实现利税4.66亿元。同时,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带动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增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6000余人。

今年,兰州市科技局在过去组织兰州市人才创新项目的基础上,首次组织“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对大赛中评选出的优秀人才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的研发补助资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兰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