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陈宝明:我国科技创新40年的实践与探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0)

五、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道路探索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中,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科技强国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将在国家总体战略部署下,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强调的“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建设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具体地讲,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把加强原始性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强化基础研究的统筹协调、系统部署、多元投入、政策支持。推进基础研究项目、基地、人才、标准等方面全面提升,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优化基础研究区域布局,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持续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科学基金体系,聚焦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注重交叉学科,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资助绩效。

二是围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幅提升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找准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研究提出重大专项2020年之后的梯次接续方案,制定支持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配套政策。全面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集中梳理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系统部署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国的产业安全提供科技保障。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三是强化重大科技创新的民生导向,加强针对性、差异化、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供给。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加强重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创业、定点和片区扶贫。研究编制《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平安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耦合互动创新体系,强化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控集成攻关。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