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陈宝明:我国科技创新40年的实践与探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4年,是打破原有体制、推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探索科学基金制、科研课题制、同行评议制、技术合同制,创建科技园区,鼓励技术入股以及科技人员创办或领办企业等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这一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逐步破除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科技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型科技体制。

第二阶段,1995-2005年,是深入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且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之相适应,国家根据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安排。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推动科研院所分类改革。1998年,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部署贯彻《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发展等改革发展举措。截至2003年底,共有1149个研究机构转制和实行分类管理。

这一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继续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并考虑对基础、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稳定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体系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2006-2015年,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阶段。2006年,我国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五个方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作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提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并系统谋划了科技体制改革新举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了部署。

这一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把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强调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不仅重视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破”,而且要重视系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立”,对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定位,明确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改革方向。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是构建面向创新驱动的新型科技体制和推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阶段。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同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围绕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改革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实验室,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打造区域性创新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提出了143项重大改革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全面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2015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启动了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改革,以改变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孤岛化以及效率低等问题,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使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全面创新的角度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2015年10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发布实施,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对深化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行部署。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提出“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即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此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科技奖励制度、院士制度、科技评价、科研诚信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比如2017年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同时,院士制度改革逐步达到预定目标,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7月,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在打造战略性科技力量上,积极构建国家实验室,并且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破除长期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改革过程中以“立”为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长远制度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的过程, 从最初的被动跟随,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到强调改革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逐步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再到党的十八大以后,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主动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部署,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甚至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破带动作用,改革更加系统,力度前所未有,措施更加有力,实现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向着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科技创新基本规律,又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