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技术创新的人财制要素

厚植技术创新的人财制要素

近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来形容加快科技创新的紧迫感,足见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技术创新的诸要素中,人、财、制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为此,我们必须在“人之根”“财之干”“制之叶”上下足功夫,厚植技术创新“沃土”,让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树”成长的更加枝繁叶茂。

500500367_wx

 

用好人才这一根本,固本培元创新原动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好一个人才,能带动身边人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好人才这个“根”,扎实做好人才选用工作。一方面,要尊重人才个性。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名校毕业的“学术型”硕士博士,有海归专家,也有本土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切不可用一个标准“一刀切”来衡量人才。尊重人才、选用好人才的前提是尊重人才的个性,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实际中,“来之即用”的人才确实存在,但却“凤毛麟角”,大部分是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慢慢成长到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批阅十载、增删五册”终成《红楼梦》;“闻鸡起舞”奋笔疾书,才有钱钟书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无数事例充分印证了这一道理。为此,选用人才就要耐得住性子、给得起时间,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同时,给予人才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教育引导其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能够把党和国家科技政策贯彻落实好的组织型人才。另一方面,要为人才做好服务。服务好人才不仅要用心用力,更需要用情。技术创新不是“逼”出来的,技术创新人才更不是“管”出来的。真正要爱才惜才,我们就要走近人才身边,感同身受摸清“脉门”,解决人才顾虑,抛弃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心态,俯下身子,主动当好“知心人”“勤务兵”“办事员”,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想方设法为人才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就学、户口落地、家属就业等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真正用心、用情感染人才,鼓励、关心、关注人才,真正让人才能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同时,站高看远,系统谋划聚英才这一“强磁铁”,用一技术创新人才带动一片产业、一个地区发展,让人才理想有盼头、梦想有舞台、创业有成就。

用好资金这一保障,加油鼓劲创新强支持。加大人才资金投入,犹如“千里马”遇“伯乐”,只有“伯乐”才会懂得并舍得为“千里马”配好“马鞍”,喂足“草料”,让其开足马力不断飞驰。同理,要积极为技术创新人才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舍得增加投入,优化人才投入结构,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所以,我们要用好资金支持这个“干”,为人才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首先,多元化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单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很难满足其需求,有的甚至几年几十年才能收到实际效益,这是一个长远而又系统的工程。为此,财政资金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企业、个人参与人才投入,推动用人单位成为人才建设的“主力军”。其次,加大培养资金投入。依靠集中攻关,我们干成了许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的优良传统必须坚持和发扬,集中资金政策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组织优秀拔尖人才到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先进地区对标“回炉”再提升,使其能力水平更加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加大人才资源“再生”能力的开发。出台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合理分担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激励创新人才再教育、再学习的热情,努力营造育才重才的良好社会大环境。最后,设立专项人才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立项、分级负责、严格管理、追踪问效”的原则,一方面整合现有人才专项资金,从各部门专项资金中统筹一部分集中使用;另一方面从预算增量资金中安排,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部门和地方的引导作用,确保人才投入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形成合力,防止重复投入,使人才资金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用好机制这一基础,激励激发创新能动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最怕“憋屈”,是人才总想为自己找到进身之阶、用武之地。为此,技术创新人才驱动还需用好激励机制这个“叶”,为人才“保驾护航”。第一,让人才精神上有归属感。通过荣誉褒奖、舆论宣传等方式对创新人才群体的杰出代表进行表彰和宣传,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人才、礼敬人才的风气,在精神上激励创新人才。“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为人才成长铺路搭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竭尽全力满足人才成长、创新工作的需求,得到精神上的归属。第二,让人才物质上有获得感。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人类的社会活动首先就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活动。为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物质上的激励,按贡献大小给予人才高工资、高奖金和其他优厚待遇,实行优才优薪、高才高薪、特才特薪,让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让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合法收人,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最大程度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第三,让人才事业上有成就感。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替代,诸如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落后的人才观念和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构建“能上能下”的人才选用机制,要让不思进取、毫无建树、屡教不改的“庸才懒才”给积极奋进、励志图强的“新人才”让位。同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干有成就。

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强烈的人才意识,鲜明的用才导向,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要着力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人才创新创造,我们既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又要放手使用优秀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让核心技术创新在驱动发展的“荆棘之路”上掌握更多主动权话语权。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918/1018081.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