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基础短板” 激活“神经末梢” 让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提质增效(2)

补齐“基础短板” 激活“神经末梢” 让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提质增效(2)

摘要:理论宣传工作是党的中心的重要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必由之路。

3.贴近百姓生活,提振信心。基层干部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宣讲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用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说理对老百姓的关切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应解答,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基层干部群众,把直面问题、对症下药的办法举措告诉给基层干部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心决心传递给基层干部群众,引导基层干部群众“辩证看”、撸起袖子加油干。

4.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实效。理论宣讲的目的是,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宣讲前要深入基层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困惑、关注热点、理论需求等民意民声,用在人民群众、基层实际那里学到的知识和智慧来有针对性地完善讲稿,做到把准脉、开对方,然后再去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让理论在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针对宣讲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在要求宣讲人员勤学苦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理论知识、形势政策、宣讲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强化业务素养,提升宣讲能力。

二、榆林市基层理论宣讲的问题症结和成因分析

(一)认识肤浅导致重视不够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上连党的创新理论,下接基层党员干部,搭建了党的方针政策与基层干部群众的“直通车”和“快车道”。但从调研看,不管是主要领导还是干部群众,对理论宣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现象。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表现为:召开党员会议、干部会议时,念念报纸、读读文件,空对空地学,没有把理论精髓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事项中;认为开展“三会一课”、收听收看党员远程教育节目就是理论学习;主观上存在重干轻学的思想,认为工作重在抓落实,理论学习替代不了实际工作,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将学习让位于工作,理论学习出现“唱高调、敲边鼓、靠边站”的现象,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在重要理论、重大主题宣讲时表现为:一些乡镇,或借口工作忙,要求宣讲在一小时内结束;或以未收到宣讲文件为由,不配合、不支持宣讲工作;或不打扫会议室卫生,不供暖,导致宣讲人员感冒生病。

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知与行、学与用的高度,停留于形式,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

(二)人才匮乏导致契合不够

从调研看,榆林各县市区的理论宣讲人才严重短缺,不得不从党校和部门抽调,但党校老师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较低、脱离实际、水平有限等问题,部门干部培训几天就上岗宣讲,没有极高理论水平和宣讲技巧,出现了中专生给大学生、工科生给文科生讲理论的“悖论”。有些宣讲人不能胜任理论“转换器”角色,不会利用与生活相关的细节感染基层干部群众,也不会把理论用符合基层干部群众欣赏标准和接受水平的方式呈现出来,只能通过传统的讲座、报告会“我讲你听”,照本宣科、机械枯燥,更别说运用新媒体、微视频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和系列化宣讲,导致宣讲“内行不想听、外行听不懂”,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宣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对基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思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不能进行理性分析和有效回应,导致宣讲的切入点找不准,内容与基层群众需求契合度不够。

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面,一些有关系的干部本来“胸无点墨”,是提不起的豆腐、扶不起的阿斗,但为图清闲、享清福,就调入宣传部、党校,占着编制不干事;另一方面,受“凡进必考”和编制的限制,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很难引进和培养理论宣讲人才。

(三)机构缺失导致工作不畅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既没有理论教育科或理论讲师团,也没有理论宣讲的专职编制和岗位,工作由身兼数职的干部负责,只有重要会议召开后或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时,才会根据上级宣传部门的安排部署开展集中宣讲,不能形成常态化宣讲机制,导致自身的宣讲工作“主题战役喊得响,过了半年没动静”,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实时效性差。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既没有像文化站那样的宣传机构,也没有像组织员那样的宣传员,“毛细血管”堵塞不畅,“神经末梢”没有知觉,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安排部署理论宣讲工作时,只能凭借常委兼任部门的权威和脸面,直接给乡镇(街办)党委主要负责人打电话。

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县市区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和理论讲师团的机构编制缺失、乡镇(街办)没有宣传员岗位职数,导致理论宣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顺畅。

(四)支出困难导致保障不足

从调研看,县市区理论宣讲经费严重不足,乡镇(街办)理论学习经费零预算、零报销,这导致三方面问题:一是理论宣讲工作不能经常开展、广泛覆盖,理论书籍配备难以保证。二是劳务补助难以落实。各县市区宣传部门组织宣讲骨干到基层宣讲时,受财政预算和财经纪律等因素制约,很难为宣讲人员提供交通、餐饮等方面的保障和劳务补助,严重影响了宣讲积极性。三是基层宣讲阵地简陋、设施欠缺。不少乡镇(街办)的会议室或报告厅没有播放课件的多媒体设备,致使宣讲人如电影放映员般扛着单位的播放设备去宣讲,严重影响了宣讲活动的组织开展和讲授效果。

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无力支付。一些县市区财政收入困难,大力压缩甚至不予预算、不准开支理论宣讲经费。二是不敢支付。一些县市区有理论宣讲经费,但无政策依据,不敢向宣讲人支付交通、餐饮、劳务补助,怕违反财经纪律。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