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8-10】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凝聚,更是直接关系到道路和旗帜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向前推进的问题。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高校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很大挑战,工作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工作实效性也很难令人满意。

意识形态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意志和统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本质上,意识形态工作就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所期望的理想信念与价值体系。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将人们关注的重心从抽象的理论思辨转向鲜活的日常生活世界。它启示我们必须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必须从当代大学生生存境遇、现实需求、话语体系、交往模式和接受机制等出发,深入探寻、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着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高校意识形态亟须解决的是在价值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分析研究策略,探究达成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和研究我们的工作对象,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境遇,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瓶颈和问题,探究如何将抽象的意识形态进行转码和解析,进而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明确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校党委较为清晰地意识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所面临的尴尬困境。从总体上说,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容设计、工作针对性、工作渠道途径和叙事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错位或者说是偏差。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对工作对象的把握和研究不到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成效检验的最终标准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正确塑造。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象意识欠缺。大多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是学生必须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是什么,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但却很少认真思考或者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思考大学生关注什么,思想需求是什么,思想认知规律是什么,信息来源渠道是什么,何种信息沟通表达方式才是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并可取得良好效果。从而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射方”和“接收方”不在一个频道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活度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不到位。意识形态一般表现为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主义化”理论体系,往往通过理论论证来表征,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因此,意识形态往往相对抽象,理论化特征比较明显。这与大学生感性、外向和生活化的特质形成了巨大反差,而这恰恰是制约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抽象枯燥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刻板传输,学生既不感兴趣也没有能力,不愿听、不想听、也听不懂。尽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很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成正比。破解此种困境,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意识形态理论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归纳和逻辑梳理,全面清晰地向大学生宣讲精髓要义;二是注重通俗易懂,学会代码转换,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熟知的案例生动地表达和传播出来,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主动学;三是避免理论现实两张皮,紧密结合社会时政热点,做到及时运用理论分析研判社会热点,在社会时政热点分析中宣传理论、升华理论;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对象及时准确调整靶向,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痛点、痒点有目标地筛选、突出意识形态理论内容。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载体把握和利用不到位。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理论化、体系化特点比较突出,一般相对比较抽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工作就只是枯燥的理论宣讲、一味的政策灌输,也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教育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不可否认,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当前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着教条化、形式化的问题,模式传统、形式单一,致使意识形态工作沉重、乏味而又单调。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必须拓展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主动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靠拢。要从大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出发,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体验、业余娱乐交流和网络互动沟通着手,通过生活学习的帮扶助力、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和网络育人阵地的扩展等,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浸透、滋养和指导。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叙事方式的把握和研究不到位。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倾向于自上而下刚性的政治性理论灌输,将意识形态工作演变成了冰冷的文字、抽象的理论阐述、显性的政治宣传,致使意识形态工作感染力不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差。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围绕热点重点问题,注重内容选择、扩展意识形态宣教途径和载体之外,还要注重叙事方式的转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做好理论解读、政治宣教、典型塑造等传统宏大叙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活叙事、大众叙事和情感叙事。通过强化微观叙事,不再让大学生感到意识形态工作抽象神秘、遥不可及、无所适从,让大学生接触、体验、感受和实践到的是有血有肉、具体生动、触摸可感的鲜活个体和事例;认识到的不仅是原理、规律、必然,还能体悟到互动、共鸣与情感。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研究

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要求高校必须转变强制灌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构机制和路径。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毋庸置疑,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书育人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立足教育对象的现实发展状况,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进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在意识层面,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理解为一个接受知识和理想信念的工具性存在,而要将其定位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操作层面,要将意识形态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更强调关爱、帮服、疏解与引导。因此,高校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必须真正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犹豫和纠结,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沟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现实困难的克服中、思想困惑的破解中、情感问题的理清中不断地感受、体悟意识形态的力量和价值,自觉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不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强化实践平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实践平台搭建,注重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在文体社会实践中体悟和感受,不断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时政论坛,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暑期社会实践等,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学生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对时事热点的认知。在调查实践中了解身边的模范事迹,感受社会正能量,目睹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体验式”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提高工作实效性,远比抽象地向学生灌输宏大理论要好得多。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环境中浸透。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伴随着西方影视、娱乐等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感染、熏陶之中。这为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提供了便利有效且更为隐蔽的条件和桥梁。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意识形态工作生活化的做法是高度契合的,让传输对象在日常饮食、影视、新闻资讯等消费文化中不自觉地接受着意识形态的浸润和织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要不断推进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不断强化精神文化的凝练与塑造,不断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环境熏陶。

加强组织生活引导,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认知。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群团组织贴近学生生活、自发性和亚文化等特性,不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教育。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生活中,主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通过交流互动、沟通分享,以及在活动管理中体验、感悟和反思,潜移默化地接受意识形态的感染与熏陶,进而不断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认同。

利用网络传播优势,让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提升。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网络的开放性、随意性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同时网络信息化渠道相对传统意识形态工作途径而言,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网络具有丰富、鲜活、及时性特征,它的开放、多元、互动和非中心,以及它所具有的隐蔽性、生活化和平等性,恰恰构成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日常生活化的一个路径。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色,让大学生在主动的知识探讨、信息分享和价值磋商过程中深化认识,统一共识。创新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简单通俗、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网络话语予以宣传和推广,将抽象难懂的理论体系通过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示和传播。

(作者:吴会丽,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基础教育学院讲师;刘世波,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