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对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阐明共产党人意识形态的光辉文献。其阐述的基础理论和重要方法,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在“理论彻底”上下功夫,特别重视对比较方法的运用,大力发挥教育的作用,并善于运用批判的武器廓清各种错误思潮的迷雾及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 《共产党宣言》 新时代 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完备、科学地表明共产党人意识形态的光辉著作。《宣言》所揭示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诸多科学方法,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彻底的理论才最具有魅力

被列宁誉为“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的《宣言》在当下正以200多种语言文字、1000多种版本风靡于全世界。《宣言》能以一万多字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本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很好地坚持了“创造彻底的理论”这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方法,使《宣言》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具有彻底性,从而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严肃检验,能被各个国家的一代又一代人所认同和信服。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立足于已经形成的唯物史观,在深入考察人类社会的变迁历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抓住了众多事物的根本”,提出和阐述了具有彻底性的“理论集群”,例如,阶级斗争理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论、“两个必然”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理论等。创造彻底的理论之所以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方法,其原因在于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以及理论的性质是影响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更为深沉、更为根本、更为持久的因素。

《宣言》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从创造彻底的理论和彻底阐释理论两个方面着力。在创造理论方面,理论的创造主体要始终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始终坚持人民群众至上的正确价值立场,在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解决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中创造出更加具有彻底性的理论,从而为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好基础。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科学的方法论、正确的价值观、鲜明的实践特色和问题意识的高度统一,属于创造彻底理论的典范,因而其在提出之后很快就在全国上下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当然,理论要产生广泛的认同效果不仅需要理论的创造主体创造彻底的理论,还需要理论的阐释者彻底阐释理论,因为彻底阐释理论才能将理论的科学性、价值性充分展现出来。在新时代,理论阐释者们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思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彻底阐释,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从而增强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实践证明,在新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环境下,不彻底的理论在宣传过程中不仅难以产生较高的理论认同,还可能消解人们对其他理论已经产生的认同感。正所谓“彻底的理论才最有魅力”,创造彻底的理论和彻底阐述理论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条件。

善用比较分析法更具说服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比较分析法论证和阐述其理论或思想多达20次以上。例如,他们以横向比较分析法将共产党人的情况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情况以及无产阶级群众的情况进行比较,将瑞士、波兰、德国等不同国家的革命运动现状进行比较等。大量运用比较分析法有助于增强论证、阐释以及宣传理论或思想的效果。一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使理论或思想所涉及的各种对象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得以直观、充分展现,增强了理论论证和阐释的力度;另一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理论或思想所涉及的各种对象的来龙去脉、优点缺点进行了全面揭示,体现了理论或思想创立者的公正立场,彰显了思想或理论论证的逻辑严密性,体现了理论或思想内容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增强了理论或思想的可信度。

《宣言》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重视对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首先,要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西方资产阶级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尤其是要深入比较二者在理论的论证逻辑、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本质差异,以此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各项理论的先进性,也以此让人民群众彻底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各种理论要比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更加先进”。例如,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西方资产阶级信奉的历史观进行比较,就会让前者所具有的真实的“人民主体性”和后者实际上普遍奉行的“资产阶级精英意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一来,人民群众自然就更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了。其次,要重视将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进行横向比较、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发展状态进行纵向比较,以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实例来说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花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取得的成就,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发展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发展状态都要好,从而让人民群众坚信马克思主义才是最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获得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和发生阶段性质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勇气,也应该有底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从而进一步坚定全国上下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重视教育的影响深厚而长远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认为,体现共产党人意识形态的一整套理论需要通过教育的方法才能让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掌握,才能启发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觉悟,从而使其由“自在阶级”转向“自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要始终重视教育的方法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改变教育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性质和内容,用真正反映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和有利于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或思想去教育和影响无产阶级。他们主张“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宣言》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发挥好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属于人数众多的群体,又属于毕业后广泛就业于社会各重要领域的群体,还属于中共党员的重要来源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状态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和信仰状态,还会从长远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中央“马工程”的专家们要用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完善和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大教师要继续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同时着力,形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合力,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牢固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更加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加科学、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为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深厚和长远的根基。

科学使用“批判的武器”力量巨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通篇为我们展示了“批判的武器”对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性。一方面,他们运用“批判的武器”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事实,从而深化了对“两个必然”理论的论证和阐释;另一方面,他们运用“批判的武器”分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利益诉求的观念反映的事实。此外,他们还运用“批判的武器”全面分析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潮,深刻揭露了这些思潮的本质和弊端,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动的、保守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潮之间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这些“批判”所形成的合力,更好地实现了在《宣言》开篇所说的“向全世界公开说明共产党人自己的观点、意图”以及“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目的。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还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使用“批判的武器”的方法和原则。其中,科学使用“批判的武器”的方法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意识形态产生的物质生活根源去彻底批判各种思潮。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批判“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时就是从“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日渐失去本阶级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来深刻分析这一思潮产生的根源和实质的。科学使用“批判的武器”的原则在于坚持“否定之中有建构”,即要在批判的同时创造出科学的理论。可以说,《宣言》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现实弊端以及已有理论弊端的基础上创造出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典范。

《宣言》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注意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加大批判的力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存在的异质性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的现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必然会面临着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和斗争情况来看,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代仍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危害最大的几种思潮。我们在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的过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均衡发力,而是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将主要精力放在批判这几种危害大的思潮上。而且,我们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源和本质上揭露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弊端和罪恶,才有可能给其致命打击、将其彻底驳倒。在新时代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既要始终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又要始终从战术上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批判策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CKS02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