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3)

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念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中华现代文明繁荣发展的需要,更是和国际生态文明接轨的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精神和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7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三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 年实施大部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在新时代、新理念、新目标、新部署下,2018 年5 月18—19 日在京召开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作讲话。这次大会是一个跨部门工作的“五位一体”的大会,涉及资源、生态和环境,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国有大型企业,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在规格、规模、影响上属于历史之最。

这次大会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就是此次大会是在全民形成环境保护共识基础上召开的。通过过去几年的工作,全民环保意识在环境污染之中觉醒了,加之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坚决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全社会对生态文明是高度认可的,这次大会就是在全面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基础上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它的成功召开将开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

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阶段应是中国新动能发展壮大的时期,是质量型国家和质量型社会建设的时期,也是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社会艰难协调发展的攻坚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必须负重前行,过关迈坎。在这一新阶段,中国的环境保护标准要逐步提升,环境执法要越来越严格,环境司法监督要越来越深入,环境监督应当越来越有力,环境信息公开应当越来越全面,公众参与应当越来越有序和有效,环境守法应当会不断成为常态。但是如何把握好节奏、统筹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好发展和执法、统筹好环境保护目标设定和提质增效进程,实现共同提升,是新阶段必须解决的几个大问题。

在基本原则方面,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大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意见》中又新增了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很难繁荣昌盛。因此,我们必须关心民族未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让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来参与,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让社会组织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全民参与、各司其职。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在生态文明工作体系方面,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意见》提出了五个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这是改革监管体制。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综合执法队伍特别是基层队伍的能力建设。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些都是体制改革,目前改革措施部署还是很全面的。此外,《意见》还提出,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市、县级政府,要于2018年年底前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向上级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并要求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实施入河污染源排放、排污口排放和水体水质联动管理。

二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目前来看,企业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区域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缺口也比较大。为什么很多地方的污染物治理乏力、治理进展滞后?还是因为有些地方资金有缺口。《意见》提出,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并逐步提高补偿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研究出台“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就要健全立法,对于没有的法律,要把它补全。《意见》指出,加快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国家公园、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资源综合利用、空间规划、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五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意见》指出,要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2018年年底前,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到2020年,实现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监测全覆盖,并将监测数据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信息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