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

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念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中华现代文明繁荣发展的需要,更是和国际生态文明接轨的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认识的继承和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念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中华现代文明繁荣发展的需要,更是和国际生态文明接轨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认识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环境都有比较精辟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目前,生态文明已经写进了党章,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2018年3月还写进了宪法。在宪法修改中,有几条是关于生态文明的:一是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国务院行使的职权中,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之后,加上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宪法宣誓誓词中有关奋斗目标的表述修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为什么党和政府能够有信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转型攻坚战?源于这十几年浙江的成功经验。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著名的“两山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原因是当时浙江遇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如何协调的问题。从十几年的转型来看,浙江的转型成功了,而浙江取得的经验可以供全国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重大理论突破,开展了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工作抓手和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举世公认。在伟大的斗争和实践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以形成。总的来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世界观。

《意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教育广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五、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近几年,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前所未有,各方的支持与投入前所未有,法治措施的严厉前所未有,改革措施之密集前所未有,环境质量的改善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前所未有,全社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也前所未有,这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中国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差异大,整体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再接再厉,久久为功,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双赢的格局中协同共进。

(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第一,必须正视现实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定好位,站得更高、视野更广阔,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工作做好长远的设计和谋划;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要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从环境与发展的协同共进大局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困难性,要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和优美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品服务持续提供任务的艰巨性,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国际性。

第二,各地要按照优势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培育所在城市群和所在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做足产业链,升级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如果经济不发展,生态文明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只有发展绿色工业,才能为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加强生态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和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市场化建设运营和价格收费、财政支持等机制,确保治理设施不“晒太阳”,补齐城市生活污染的防治短板;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推行农村厕所革命,从区域层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第五,按照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通过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人大检查、政协监督、失职追责、终身追责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打好几场标志性战役。《意见》指出,制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要制定攻坚计划和考核办法,合理确定总目标和年度任务,实行中期考核和终期验收。

第六,加强机构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推进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加快组建流域环境监管执法机构,按海域设置监管机构。

关于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有什么样问题就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措施要具有针对性。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三是突出改革创新。用改革创新的手段来解决现在的环境问题,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强化协调、整合力量,区域协作、条块结合,严格环境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和能力保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注重依法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五是推进全民共治。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发力,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主动承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二)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任务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意见》也作出了分类规定。一是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到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重点区域和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加大钢铁、铸造、炼焦、建材、电解铝等产能压减力度,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到2020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不具备改造条件的高污染燃煤电厂逐步关停。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二是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这是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看起来是节能问题,实际上也是减排问题,包括散煤治理、煤改气、煤改电等。三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四是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落实城市道路和城市范围内施工工地等扬尘管控。五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有效降低污染程度。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一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要对饮用水展开专门的保护,这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维护公众安全有着极大的作用。二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要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必须从源头治理,用系统治理的方法来解决。三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和规模,严禁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上中游地区转移。加强沿河环湖生态保护,修复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四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渤海海区的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辽河口、黄河口等为重点,推动河口海湾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五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

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一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2018年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20年年底前,编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2020年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对土壤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农膜、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在农村使用得还是比较多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实现所有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意见》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实际上,垃圾焚烧发电也是垃圾资源化的体现。三是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活动。

新时代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会越来越清晰,中国国内的发展环境会更加优化,社会主义行政监管和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会越来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道路、方法和文化将进一步明确。在全局性、战略性的行动纲领指引下,一些改革措施将被巩固夯实,一些改革措施将被不断创新,一些改革措施将以点带面推广,一些制度的实施将获得新的成效。在此背景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在这种格局下,生态文明建设将以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奋斗目标、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动能催生和不断夯实的能力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下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