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解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8-11】解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城镇化为背景,是充分考虑城乡之间互动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谋求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生产力发展潜力与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相协调的农村文明形态。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转型的行动指南,是引领农村迈向新时代的前进动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其既是农村改革的理论武器,又是农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还是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双赢、鸟语花香与田园风光协调共生”的农村发展新图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农村器物、农村制度、农民行为、农民观念四大领域,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各环节与全过程,以整体视角谋求城镇与乡村相协调、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协调。

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探究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需要突破农村环境污染的限制,全面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既要考虑农村环境污染,又要考虑农村生态系统破坏,还要考虑农村自然资源约束,以及三者之间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当前,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自然资源滥用与浪费问题、人居环境污染与整治问题、生态系统超载与退化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类问题。由于农村生态系统内部的关联性使得某一种行为可能同时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比如过度放牧行为既导致自然资源领域的水土流失又导致乡村生态系统承载力的下降。因此,农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决定四类问题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严格界定。

辨析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传统农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相伴生的废弃物,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受到冲击。第二,随着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出现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倾向,导致过度包装等资源浪费行为大行其道,在消费中重量不重质。第三,受到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农村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动力不强。第四,工业文明以来城市发展理念深深影响着农村发展路径,农村地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传统生态理念的传承。

首都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制度、器物、行为、观念方面存在的不匹配、不协调,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回顾改革开放40年首都农村发展历程,一方面,日渐多元化的农村劳动者和不断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另一方面,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中,农村劳动者的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业文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弃置”逻辑驱使下发生深刻变革。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破难解缚的关键是变革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