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精细化治理的北京思路(2)

【2018-11】精细化治理的北京思路(2)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优化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人口涌入,批发零售、餐饮等市场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居住区周边点状小型市场和以“大红门”“动物园”为代表的区域块状大型批发市场。一些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把一层的居住用房改造成商铺,开展经营性商业活动(即“开墙打洞”)。这样的市场与经营点数量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2017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北京决定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调整疏解594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在腾退土地上增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实施“留白增绿”工程,扩大了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丰富了市民健康生活空间。疏解整治是个民心工程,需要抓实抓细。截至目前,全市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和拆除违法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实现了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继续开展首都核心区615条街巷环境整治任务,“开墙打洞”治理、架空线入地、广告牌匾规范设置等专项工作进展顺利。建立全市拆违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台账。截至目前,实施拆后土地还绿1600公顷,新增10处城市休闲公园和100公里健康绿道。

首都安全保障工作持续推进。保障城市安全是首都的主要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与各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完善与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早期,私搭乱建、“开墙打洞”、私自隔断住房空间出租房屋等现象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极大。这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通病。开展全城地毯式清理,通过统一整治和精细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居民安全感。

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北京大力提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元治理理念,畅通了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这既满足了市民自我实现的需求,提升了市民的成就感,又节约了公共资源,提高了城市治理效率。首都市民参与意识浓厚,在城市综合治理领域涌现出了“西城大妈”“海淀网友”“朝阳群众”和“丰台劝导队”这样具有现代治理理念的公众参与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朝阳区共有实名注册的“朝阳群众”达14万余人,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近300人。其中,与朝阳警方互动较多的“朝阳群众”数量达到近7万名,平均每月向朝阳警方提供线索近2万条。2017年3月“朝阳群众”APP正式上线运行,仅2017年朝阳警方接报“朝阳群众”举报的有价值线索8300余条,破获案件370余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90余起。

城市精细化治理使古都北京焕发了新的青春与活力,不仅市民的消费品位、健康水平和自治能力日益提高,城市的安全保障和运营效率也大幅提升,为我国特大型城市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施昌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鄢圣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