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破除“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

辛识平:破除“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

摘要:一些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让基层疲于应付,只得加班加点“造痕迹”“凑业绩”;有的考核停留在“纸上论英雄”,“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盛行,助长了做虚功、玩花活的坏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这番话,很有现实针对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搞“过度留痕”、奉行“痕迹主义”的问题愈演愈烈。有的工作还没开展多少,记录本上已有大段铺陈;有的干部下乡,和群众没聊上几句,就忙着拍照合影;有的忙于准备各种汇报材料,一年光打印费就高达数万元;有的弄出各种手机APP,要求基层工作人员重复“打卡”……

“留痕”过多过滥,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让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压力山大、苦不堪言,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工作“留痕”,本意在于加强管理、激发动力,以明确责任、推动落实。然而,如果片面强调“留痕”、事事处处都要“留痕”,就会背离初衷、走向反面。

“留痕”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之所以出现本末倒置,既有精神懈怠、作风不实等主观因素,也有被不切实际的督查检查“逼”出来的情况。“编造台账应对检查,摆块牌子做个样子”,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

一些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让基层疲于应付,只得加班加点“造痕迹”“凑业绩”;有的考核停留在“纸上论英雄”,“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盛行,助长了做虚功、玩花活的坏风气。

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亟须破除“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做法,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事创业者轻装上阵。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以实绩、实效论英雄,让那些敢扛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另一方面,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最好的“留痕”,莫过于干出实绩、留下口碑。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