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力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力量,民族才会有希望。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现在,中国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发展道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青春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所正式命名和提出的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百七十多年的振兴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探索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六十多年的创业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四十年的奋斗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就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坚实深厚的思想基础,更加广泛、更加深沉和更加持久的发展力量。此外,这一思想还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合理地划分为了六个时间段,包括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一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第三个时间段),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四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五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个时间段)。”这就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思想基础与内生的规律性。
由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是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真挚情感,并对那些宣扬或鼓噪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异化论”、“无用论”、“终结论”和“失败论”的批马反马者予以了尖锐地驳斥与反击。这一思想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也没有失效,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失败,人类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生活也不会遥遥无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始终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美好愿景,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频频出现“回到马克思”和“重读《资本论》”的现象也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所秉持的科学性、革命性与真理性。《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准绳,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以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体、以无产阶级为集中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引领下,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下,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其间经历的建党、壮党、管党、治党和强党历程使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就始终保持着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这种只有久经历练和饱受磨难才能被赋予的精神特质是世界上的其他各国政党都无可比拟的。由此带来的便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每一次创新和与时俱进都能极大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新的胜利与辉煌。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担当力量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一语道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报告不仅在开篇之处就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在全文的第十二个部分指出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并“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018年4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也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由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担当力量就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各国谋发展上。
这一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本国人民的真挚情感,这一情感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人民捧在手上,把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满足当作是我们党务必要实现的目标和务必要完成的任务。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一思想先后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靠谁发展的问题以及由谁共享发展的问题。由此,这一思想的人民情怀就内在地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第一,发展是为了人民,这是发展的价值追求;第二,发展要依靠人民,这是发展的源泉动力;第三,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这是发展结果的归宿。因此,我们共产党人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才能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在人民心中才有相应的位置。同样地,只有立竿见影、吹糠见米,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利益实惠、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永远血肉相连,永远心连心、根连着根。
这一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的担当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顺利完成富强国家、复兴民族和造福人民的神圣历史使命。历史和事实一再证明,一个缺乏理论创新思维能力的民族,是注定没有太大希望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也必然会在未来的改革大潮中被洪水所淹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胸怀世界,不忘本来,放眼未来,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的磅礴大气的全球观和气势恢宏的大局观来观察现实、掌握动向,并把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进步事业置放于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这一大格局中去加以考察、认知和把握。基于中华民族在古代曾创造过辉煌,在近代也遭受过苦难,在现代还饱经过沧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烈浓厚的民族情怀向世人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这一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这一关注就是着眼于更好地解决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不仅要为一些发达国家解决经济失衡、政治失范、制度失灵、体制失效、社会失序的问题把脉问症,还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现代化困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既不“脱钩”发展又不“依附”发展建言献策,因而是密切联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有风度,也更有温度。事实上,无论是社会主义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所有国家都将走向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走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总会遇到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总会面临一些共同的发展困境。尽管这些国家的具体国情、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各有不同,但中国在现代化之路上的探索经验与发展智慧仍然可供这些国家进行相应的参考与借鉴。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地诠释了中国道路的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实践表明,一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绝不能进行简单机械的嫁接、移植、复制,甚至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充分尊重、切实维护好本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安排设计社会制度的权利。
历史证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就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极大地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情怀;为世界各国谋发展,这就集中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情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前进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指南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