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电影还有文学、绘画、雕塑、建筑作品等,都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文艺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当前来讲,文艺作品不仅要有娱乐功能,更要有社会担当。还有当前的文艺产品还存在着题材失衡的问题,我们叫它“三多三少”:“三多”是宫廷题材多、娱乐题材多、玄幻题材多;“三少”是反应民生题材少、反应重大社会问题题材少、反应少数民族题材少。
我们统计过全国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题材,排在第一的是抗战片,第二是言情片,第三是武侠片,第四是现代军事片,第五是革命领袖人物传记片,真正能够反应当代民生重大问题题材的相当少,其实这些都是文艺创作中需要关注的。就如何解决题材不平衡的问题,我讲几点。第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和促进文艺繁荣需要形成合力。就文化生产单位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就表现英雄人物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现英雄人物的真实性。比如,在《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既有改革的坚毅品格,同时也有很多短板,比如,性子急。正因为李达康身上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使他和观众之间缩小了距离,产生了共鸣,我们不能让英雄人物和常人的生活割据。
第二,把握大众的关注点和社会的敏感点。《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注了民生当中的话题。
第三,文艺创作要注意寓教于乐。艺术要体现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的体现是让人们自觉接受,而不是呆板严肃地说教。
第四,文艺创作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它对艺术家、文化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深入生活,长期关注某个领域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社会的敏感点。
对观众来讲,全面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代社会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是正确认识历史;二是正确看待国际艺术交流。我们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消极的东西比积极的东西多,其实不然。
对文艺管理部门来讲,如何完善文化内容管理,也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比如,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伤害民族情感,破坏民族团结,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内容,要坚决抵制。
当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审核标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做相应的调整。不过这些调整要慎重,尽可能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来修改和调整,同时修改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向相关的文化企业做充分的说明,还应该依法向社会公布,这样我们的审查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