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台镇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细化乡村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朱台镇仍有较多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广,各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人才短板明显,带动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素质人才较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规划先行、久久为功。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在规划理念上,要充分结合实际和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打造个性特色。如朱台镇西单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定下了“生态立庄”的总体规划,整村发展立体种养,每户院前建有藕池、院内种葡萄、葡萄架下建猪圈、猪圈上建鸡舍。三十年来,西单村坚持在“生态”上做文章,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村庄“五化”、旱厕改造、“气代煤”工程,建成生态养生院、淄博市第一家农厕服务站、厕液处理站,大力发展智能蔬菜大棚、特色养殖,实现了生态为先、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产业支撑、发展为重。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振兴才是硬杠杠。群众腰包不鼓,腰杆就不硬,村集体有了积累,才有能力把更多好的发展设想、更多惠民实事变成现实。如朱台镇罗家村,原村班子不强,发展缓慢。新党支部上任后,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搞芍药、草莓等特色种植600亩,村党支部还通过“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收回集体土地,收缴土地承包费,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万元提高到31万元,先后建成了小游园、篮球场、养老院,村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风文明和谐有序,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
三是建管并重、连片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争取上级各种扶持政策,但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每年选定条件较好的片区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如朱台镇从2011年起,利用大夫片区9个村被淄博市列入“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示范片区之一契机,开展农村整体风貌、道路雨污管网、党群服务中心、游园广场等各类设施打造,试点成功后又陆续打造了大柳片区、沿河片区,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区域连片整体推进转变。同时,牢固树立建设和管理并重的理念,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成区的管理、维护,确保整体建设面貌不后退。
四是凝聚人心、人人参与。要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必须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参与,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动力,让追求新生活方式的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新主体。如朱台镇陈营村,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华同志坚持刀刃向内,从自身做起,收回父母承包了20余年的院落,自己10年前承包的16亩地因价格较低也作废原有合同,重新签订。在李金华的率先带动和连续昼夜入户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群众逐步打消了抵触情绪,积极参与,陈营村的产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区前列。此后,陈营村不定期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村工业商业联合会成员开展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也激发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热情。
五是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首先,要进一步突出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及绿化作为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将推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统一接入管网,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将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其次,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培育当做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再次,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要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让文明焕发新活力,成为发展新动力。最后,要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要打好“乡情牌”,念好“招才经”,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换,让广袤田野迸发更大活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