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开放初期,积弊沉重,难题丛生。邓小平,这位当年率领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挺进大别山的军事统帅,说出了这句雷霆万钧的名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场深刻改变国家命运和走向的变革,从来都不是歌舞升平的田园牧歌,而是异常艰难的背水一战。
“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巨人之声,言犹在耳,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汹涌澎湃。“攻坚期”“深水区”“闯关夺隘”“爬坡过坎”……奋斗的征程上,既有看得见的“雪山草地”,也有看不见的“刀山火海”。如果说,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么也毋庸讳言,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难题就越大。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习主席提及和引用。深化改革,重点在一个“深”字上。习主席曾这样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国防和军队改革,何尝不是如此?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百万大裁军,每4个人中就有1个要走,那是何其艰难!当前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被外媒称为“中共几十年来对军队所作的最大规模、最具变革性的调整”,无论从力度、深度、广度上,都出乎国内外的意料。但不会出人意料的是,大变革一定会触及深层利益,“皆大欢喜”基本不可能。
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人们的确容易对军事改革的紧迫性缺乏足够重视,改革的阻力也往往大于改革的动力。而一旦当战争出来说话,一切私利都将沉默。
军事变革的成本和风险,只有在和平时期完成才是最低的。改革的“时间窗口”不会永久地敞开,紧紧抓住战略契机,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蹄疾步稳的务实作风,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有一篇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在短短几十年间,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他们就是中国的“50后”“60后”。如今,这群“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文章最后问:“中国还有这么勤奋的人吗?”
这个问题,抛向了握着历史接力棒的我们这一代人。无疑,今天的改革承载着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新命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利益藩篱的跨越,到体制机制的重塑,在今天改革的“问题清单”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点儿也不比上一代人少。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我们唯有担起这个重担,才能驶过这一条机遇不断涌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痼疾和变革的痛楚叠加交织的航道。
“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军队的改革信仰。用一位诗人的话说,我们的光热“是烈火、是火山、是太阳”,我们的行进“是奔湍,是弹丸,是惊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