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刘志兵: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的英烈精神(3)

三、坚持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英雄先烈们生活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他们从切身的经历中认识到祖国不强大就会受到侵略,人民不当家作主就会受到压迫,逐渐形成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奉献的崇高价值追求。他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光辉代表。

1905年,正是中华民族受列强欺凌的时代,一名30岁的中国青年学生,为了反抗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激励中国人团结起来反抗侵略,在日本留学时投海自尽,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敲响了国家民族意识觉醒的警钟。这个人叫陈天华。

陈天华是湖南新化县人,在家乡求学时,看到中国受外国侵略,就决心为民族独立而奋斗。1903年春天,陈天华留学日本。适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祖国处于主权沦丧境况,陈天华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撰写《猛回头》《警世钟》等作品,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905年7月,在孙中山的努力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陈天华为重要发起人之一,任同盟会秘书,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中国革命史论》《狮子吼》等政论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很多,为了限制中国在日留学生的革命活动,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控,不允许他们进行革命活动。针对这一干涉中国学生的做法,中国留日学生迅速组织起来,反对日本的无理要求,但在进行这场斗争的具体方式选择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这种情况让日本人幸灾乐祸,日本报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陈天华看了这张报纸后,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为了警示激励大家团结起来,“共讲爱国”,连夜手书“绝命辞”,第二天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

陈天华以30岁的生命投海自杀,激励大家为中华民族独立而奋斗,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当次年其灵柩运回长沙时,数万各界群众不顾官方阻挠为其送葬,送葬队伍绵延十余里,“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毛泽东后来在《湘江评论》上评价,“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记的一桩事”。鲁迅当时正在日本学医,也受陈天华的影响,决然弃医从文,以唤起人们的国民意识。12年后(1917年),周恩来赴日留学时,写下一首诗表达对陈天华的怀念:“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亡国亡种的危险,一批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当时,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战行动,使延安成了革命的圣地,无数满怀抗战热情的青年和爱国人士,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外奔向延安。从西安到延安,800里黄土高坡的小路上,成群结队的抗日志士向着心中的革命圣地出发。母女、夫妇、兄弟姐妹、师生朋友相伴相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实在走不动了,他们用自编的歌曲激励自己:“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中说:“战事开始以后,我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最料不到的地方,总有那腋下挟着一本《西行漫记》的青年,问我怎样走进延安的学校。在一个城市中,教育局长像一个谋叛者似的到我这里来,要我‘介绍’他的儿子去进延安的军政大学。在香港,一个发达的银行家也令我吃惊地作了同样请求。我看到他儿子舒适的环境,说道:‘那你儿子就必须睡在泥炕上,处置他自己的食物和洗涤他自己的衣服了。’他说:‘我知道这些,他如果再在这里逗留下去,他尽早不得不替日本人去洗涤了!’”

“如果再在这里逗留下去,他尽早不得不替日本人去洗涤了。”一句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最大的道理,国破了,家也就没有了;中国人都投降了,就只能做侵略者的奴隶。这是全中国人民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大德的张扬,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最根本的因素。

在中国民主革命以来我国2000万名英烈中,经评定确认的只有196万。由于战争、历史条件等原因,大多数英烈都未能留下姓名,现在也无从考证。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众多英雄先烈默默地牺牲奉献,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能够留下。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了4万多名同志,但真正留下名字的只有15722名。肖克上将在回忆长征时说,当时的红军战士在打仗前就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如果牺牲了请组织上把他牺牲的时间地点告诉家人,让父母知道自己牺牲在什么地方,一个是当革命胜利的时候后人能够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是,实际上,很多的红军战士连这样的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

正是英雄先烈这种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精神,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树起了一座高耸的丰碑,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