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对加快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来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发挥好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两个优势。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对加快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来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发挥好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两个优势。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也大多同步转向了私有化,而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搞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时国内有人质疑,说马克思讲过“私有权是流通的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如何产生商品交换?研读《资本论》我们会发现,马克思讲的作为流通前提的“私有权”其实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权,而是产品私有权。马克思解释得很清楚:“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看,商品交换最初并不是产生于私有制,而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公有制。

进一步的问题是,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商品交换要以产品私有为前提,可生产资料公有而产品怎样才能私有呢?经过40年改革探索,中国得出的答案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1978年我们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来,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农民只要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其实质就是赋予农民产品所有权。

国有企业改革,主体思路也是实现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1983年启动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目的是推动政府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产品所有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到今天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产品所有权。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国有企业已拥有产品所有权,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搞现代化建设,要保证人民团结、社会安定,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同时又要矫正和弥补市场缺陷,而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探索。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伴随农村改革的初步成功,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中央又强调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过去20年里,由于较好地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所以我们成功地应对了两次金融危机。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导致2000万国企职工下岗失业,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党中央审时度势,适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货币政策,1998年我国保持了7..8%的经济增长。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党中央沉着应对,推出了一系列扩需举措,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了8..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一个关键原因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政府对经济实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显然,邓小平当年之所以提出让一部人先富起来,目的是为了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党不断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在收入分配上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公平。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提出了“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并且强调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由于党中央高度重视,近10年我国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分配格局明显改善。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009年为58..1%,2015年上升到61..6%。另一方面是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缩小。若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则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比2007年下降0..43,比2012年下降0..17。若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则2017年东部与西部居民收入比为1..66,比2012年缩小了0..06。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表明,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分配机制是按要素分配,而按要素分配通常会拉大收入差距,并最终导致贫富分化。邓小平曾提醒我们说:“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必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