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牧业的发展看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从农牧业的发展看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十三多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正如农民朋友朗朗上口的打油诗:改革开放四十载,农村面貌换新颜。红瓦白墙乡间路,羊肥草绿奶茶甜。扶贫问寒三春暖,缀学打工已稀然。嘻戏儿童无愁绪,休闲老人乐晚年。领导有方政策好,恩泽一地洒人间。

500674885_wx

 

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的家乡杭锦旗各族儿女锐意进取,不懈奋斗,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全旗呈现出农牧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村牧区改革深入推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良好态势。农牧业、农村牧区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

一、从“广种薄收”到“连年丰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百废待兴。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农村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回顾杭锦旗农牧业发展历史,心潮起伏,思绪万千。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杭锦旗率先在呼和木独镇大套子村推行了分田承包。1979年,在全旗普遍推行生产责任制。1982年,在全面贯彻执行“以牧为主”的生产建设方针上,制定了杭锦旗五年规划和十年设想,农村全部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以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40年来,在一系列农村牧区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全旗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7年与1978年相比,全旗农牧业产值由0.19亿元增长到27.8亿元,增长了146倍;耕地面积由42万亩增长到126万亩,增长了3倍;粮食产量由2178万公斤增长到3.5亿公斤,增长了16倍;牲畜总头数由74.8万头只增长到200万头只,增长了2.7倍;肉类、绒毛、毛皮产量分别达2.26万吨、1200吨、86.5万张,比1981年分别增长了9.4倍、1.7倍、11.5倍。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得到加强,特色水产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我旗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从“追求产量”到“注重品质”,农牧业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杭锦旗紧紧围绕农牧业资源禀赋,适应市场变化,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全旗以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水产、果蔬食用菌为特色产业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近年来,我们在沿河优化发展区,推进“种养结合”大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沿黄河现代农牧业示范带;在梁外牧区,以培育“家庭牧场”为抓手,推行绒山羊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在梁外半农半牧区,主要发展生猪禽类养殖,大力发展林沙庭院经济;在库不齐沙漠的广大整体退出区,着力研究制定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方案,统筹生态修复、农业开发、旅游文化和工业基地建设,打造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更加明确。在调优种养结构方面:种植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草”的思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稳定粮食产量,压缩葵花,增加优质牧草,扩大果蔬食用菌、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改变品种单一、品质不优的问题。养殖业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品种品质品牌同步抓,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战略,持续开展肉羊育种工程、绒山羊“两高一优”高效养殖工程。发展壮大肉牛和生猪产业,扩大猪、牛养殖规模。支持乳产业发展,建设奶牛养殖场、鲜奶生产线,增加奶山羊养殖。积极引进试养虾蟹等水产品种,发展壮大特色水产产业。到2017年,畜种良种率达到99%,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达到52%。农牧业产业集聚效应突出,优势特色更加明显。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形势,我们坚持质量兴农,以绿色优质安全为导向,深入实施“品牌增收”战略,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狠抓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认证,进行农畜产品商标注册,提高我旗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牧民增收。到2017年,全旗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35个,绿色食品11个。“沙海清”食用菌、“西草地”甘草猪肉、“吉尔利阁”库布其沙漠野生牛肉及“汗达”等系列品牌成功打响,“库布其”“塔拉沟”获自治区著名商标,“塔拉沟”羊肉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畜产品认定,核准产品总规模200万只,年产肉量7000吨。

三、从“小农户生产”到产业化经营,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杭锦旗是一个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旗县。上世纪,我旗的农牧业是典型的“温饱型”农牧业,整体处于粗放型经营水平。2000年,旗委、政府确立了“立草为业,养畜为本,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业发展思路,通过对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我旗农牧业发展重心开始向沿河转移,优势产业呈现集中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的“北粮南牧”产业格局。2006年以来,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要求,以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思维方式为重点,按照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的改革要求,以农牧户承包经营为基础,积极发展专业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生产经营形式,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杭锦旗坚持走“龙头带动、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品牌增收”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行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全面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了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农牧业发展实现了由分散经营、粗放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转变。到2017年,已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个,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342个,建成家庭农牧场91个。依托赛诺、亿利、宏倡、恒信等企业实施高效农牧业项目,建设肉羊品种繁育基地、5万亩沙地节水高效种植示范园、10万亩沙地改良示范园、隆茂营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和北牧田园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均与农牧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企利益联结率达到5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农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四、从缺水少电到全面配套,农牧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杭锦旗先后推行了农田道路改造、农网改造建设、改土治碱、水利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安全、黄河防御工程等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使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00年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我们以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为依托,以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化为目标,按照“五配套、五统一”和“十有”“六化”的标准要求,全面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养殖园区建设。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以来,结合“十个全覆盖”和“精准扶贫”工程,在全旗规划建设小聚居区,每个聚居区同步规划建设养殖园区。到2017年,全旗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128栋,建标准化养殖园区10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15个,现代渔业园区9个,建成高标准棚圈120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农田67万亩,改造盐碱化土地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示范农田41万亩,全旗节水灌溉面积率达到70%,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

五、从沙进人退到整体好转,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造就和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来杭锦旗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1997年,“大漠奇迹”穿沙公路建成。为确保“穿沙公路”不被流沙掩埋,畅通无阻,旗委政府制定了“栽死的、种活的、养绿的”等一系列治沙方案和鼓励支持植树造林政策,全面推行“掏钱买活树”的办法,先后吸引伊泰集团、亿利集团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到沙漠治理中。2000年,杭锦旗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禁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并先后出台了《杭锦旗草原生态管理办法》、《杭锦旗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管理办法》、《杭锦旗禁牧休牧工作管理办法》等重要政策法规,进一步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2011年开始,全面落实国家草原补奖各项政策。到2017年,共发放禁休牧和草畜平衡补贴资金7.23亿元,惠及农牧民23396户、52773人。与此同时,杭锦旗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契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工程。截止2017年,国家累计投入10多亿元,旗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共完成人工造林、飞播、封育、草原围栏等生态建设1440万亩;引进亿利、伊泰、宏倡等10多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累计投入30多亿,完成造林4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提高至18.59%、70%,荒漠化防治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生态环境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向“整体转好、局部优良”的重大转变。

六、从人民公社到“承包地确权”,农村牧区改革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之初,杭锦旗率先实行“分田到户”“草畜双承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旗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旗情的基础上,在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村牧区发展思路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牧区改革,为农村牧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3年10月,我旗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14年9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为全区首批10个试点旗县之一。“十三五”,我旗先后制定出台了《杭锦旗深化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杭锦旗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方案》、《杭锦旗农村牧区集体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杭锦旗农村牧区产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配套制度,完善了农牧区产权改革制度体系,陆续开展了以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双权”抵押贷款为重点的农牧区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土地、草牧场流转面积分别达31万亩、230万亩。耕地、草原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30%、1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截止目前,全旗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确权颁证让农牧民吃上了“定心丸”。为进一步推进改革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小康,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加大了“三农”的扶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牧业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旗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减贫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基本方略,实现了1219户、3058名国家级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4%。2017年与1978年相比,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长到16600元,增长了97倍。改革开放以来,农牧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移动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早已普及寻常百姓家,农用车、小汽车、电脑网络也同样迅速进入农家,村村通车、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电商和超市百货加快向农村延伸,农村牧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杭锦旗农业农村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杭锦旗“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用六句话概括:农民的肚子圆起来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农业特色产业强起来了、农村的环境美起来了、农村改革更深入了、产业扶贫更精准了。回首40年的风雨历程,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杭锦旗农牧业旧貌换新颜,如今正向着更加现代更加优化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阔步前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品质农牧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1220/102847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杭锦旗委党校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