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左鹏:改革开放与三个“伟大飞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3)

三、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前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尽管我们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生产的条件和水平有了很大改变和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由于城乡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于农业生产体制上的弊端,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整个国家还处于普遍贫穷状态。

面对如此形势,1978年12月13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最早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

再后来,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经过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小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对小康社会的内涵作了新的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这就比一开始邓小平同志所提的小康内涵更加丰富了,小康不只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指标。

为了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十二个部门的研究人员按照上述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项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200元;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尔系数50%;成人识字率85%;人均预期寿命70岁;婴儿死亡率3.1%;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电视机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1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有了这些指标,使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预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只剩下三项指标没有实现,但已经距离实现不远了。比如,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066元,实现85%;人均蛋白质日摄人量为73克,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鉴于这种情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得出结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当时说的是已经达到总体小康了。

什么是总体小康呢?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得很清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的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就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还很大。

鉴于这样的现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011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认为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从生活质量到民主法制,从文化教育到资源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提高,总体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2000年到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年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计算,中国完全有希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把原先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凸显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凸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达成。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此时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只剩下三年时间了,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个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同时,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期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对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也就是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党的十九大又划分了两个阶段,提出了新的“两步走”。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对这两个阶段的蓝图都有大致勾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站在今天的方位上,可以说我们上上一代人的好成绩是从温饱不足到温饱;上一代人的好成绩是从温饱到小康;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下一代人的好成绩就是要从小康到富裕。这个“三级跳”也是一个“伟大飞跃”,要实现这个“伟大飞跃”靠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最后谈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