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胡敏: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

胡敏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点此观看完整视频

点此观看视频专辑

同志们好,今天我来讲一个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话题,主题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来纪念改革开放”。

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产生了石破天惊般的影响。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篇文章所具有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就在于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为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直接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就此,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状态的伟大历史转变,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一、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40年

40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这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综合各方面学术观点,结合过往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准备和试点探索阶段,时间段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起点,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此后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这次转折了中国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自此,整个国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新时期正式开启。

改革首先从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的创造力与农村生产制度的变革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确立改革开放国策作出重要的实践铺垫。1984年10月,党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入手,进行两权分离、利润留成、利改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专项改革试点,后来进一步在国营企业探索开展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企业所有制改革,企业改革渐次展开。与此同时,有着“改革试管”美誉的深圳蛇口树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拉响了“沿海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对外开放便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起步。随后,“三来一补”等合资合作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的重点又从微观经济领域扩展到市场领域、宏观管理领域、科技教育领域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改革探索的深度、广度和覆盖面都较前一时期显著扩展。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加快展开阶段。

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扩大试点和由点及面阶段,时间段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探索试点改革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改革集中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短暂的经济环境治理、经济秩序整顿的过渡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为标志,澄清了一个时期思想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基本经济改革思路。中国的改革事业得以更健康、更稳妥、更顺利地向前推进。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这个时期的改革集中在要素市场和宏观管理体制领域,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建立,财政分税制改革、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立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陆续展开,国有经济股份制改革逐步提速,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开放也由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广泛推进、渐次开花。特别是启动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牵引力。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阶段。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段主要在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进入新世纪,中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以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牵引,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这个时期的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在汲取30多年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改革理论到改革实践又进行了全面创新,着力点是“全面”“深化”“于法有据”和“制度创新”,掀起了一场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历史性变革,时间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坚持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以问题为导向,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狠抓落实,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企国资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拓展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推动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及“放管服”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基本确立了改革主体框架,搭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同时,开放则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为目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拓展对外贸易,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扩大市场准入,加快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以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我们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新时代的中国改革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度将更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珠三角大湾区建设、全国自贸区建设和推广,特别是海南省自贸区从试验区到自贸港的推进,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已迈开新的步伐。可以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实现,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