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基本史实,也构成了其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以及国内理论研究的不断拓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面临着一个中国化的问题,而且马克思主义若要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必然要接中国的“地气”,服中国的“水土”。须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学说的传播方式不同,既不是少数哲学家书斋里的研究对象,也不是个别社会组织的行动指南,而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指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来都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觉书写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而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目标的高度契合,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有力的力量,这也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自觉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自觉阶段后的第一个里程碑,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初步论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并且从哲学层面上指出这种“相结合”就是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深知一种理论、思想要变成改造社会的客观物质力量,必须“唤醒民众”。所谓“唤醒民众”,就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而要做到这一点,共产党人必须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变物质”,才能真正形成社会变革的主体性力量,才能有效地动员、组织、领导群众参与到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樊篱,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他曾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姓社姓资”的争论,指出判断改革开放过程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显然是他对这些“答案”思考和评价的基本准则。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现实状况进行大量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对世界各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得民心、表民意、引民力的宏伟蓝图和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概括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髓”,而且在实践上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回答并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的历程。新时代,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我们需要而且应该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的主体自觉。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