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的人生艺术

大直若屈的人生艺术

读过《晏子使楚》的人都知道,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正气凛然、原则性极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但是可别把他当成一个“直筒子”,平时也是宜刚则刚、宜屈则屈,机智灵活。一次,齐景公的一只爱鸟被烛邹不慎丢失了,遂下令杀他。在场的晏子同意了,但把烛邹唤过来当着景公的面前指责他:“烛邹!你丢失了国君的鸟,这是罪证之一;你使国君为鸟而杀人,这是罪证之二;诸侯们知晓此事,必定认为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才,这是罪证之三。”话毕,晏子再请求杀掉烛邹。景公说:“不必杀了,我接受教育了。”

晏子的这番话与出使楚国时的语言风格大相径庭,用委婉的方式劝导齐景公,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诚如《老子第四十五章》中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要在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做到辩证统一,善于把握好尺度,因为所有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

老子强调为人处世要“大直若屈”,并不是引导人们深藏不露,自筑城府,做人做事拐弯抹角,过度地克制自己的个性,而是要“光而不耀”“不自是”。一言以蔽之,他在教人谦虚。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和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考验。司马迁曾说过:“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也。”就是说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在坚硬的社会现实面前,有时候转个弯,会更好地抵达目的地。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市,有这样的警示牌:“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院做客;超过80公里,欢迎光临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公里,请君安息吧!”这样的“警告”,没人会厌倦,反而能使你提起精神,又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些忠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们常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与“大直若屈”的道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说明了这样一个哲学问题:要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矛盾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世界,善于把握事物的相对性。就像自古流传很广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那些所谓的隐士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常言道,聪明的人最愚笨,愚笨的人最聪明,道理就在这里。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虽然作风正派、性格刚烈,但总爱摆个“官架子”,颐指气使、威风凛凛,还认为自己是“不怒自威”,使得许多人不能接近他。且不说这种“内刚”加“外刚”的行为能否真正起到“自威”的效果,从其本身的素养上看是欠缺的,使工作与生活中原本的好事可能变成坏事。泛舟历史长河,极目观之,真正在职场上、学界内,或者在从商、从文领域能够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事业和生活双圆满的,都是那些正直而又谦卑的人。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重要的是要把面临的每件事作为艺术品一样地去打磨它,生命才有意义。因此说人生就是艺术、艺术就是人生,拥有艺术的生命永远是绚丽的。汲取“大直若屈”的哲理精髓,定能增亮你人生的艺术色彩。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