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稿)(3)

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稿)(3)

摘要:各位委员,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形势,实现新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贡献,迎接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四)聚焦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在履职提质增效上取得新进展。 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界别委员,了解履职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巩固和发展新型政党关系。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就少数民族村美丽乡村建设、低收入村户精准帮扶、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贯彻落实等议政建言,持续推动宗教房产落政,积极促进首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港澳委员和工作顾问积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在反对“港独”言行等重大政治活动中团结一心、态度鲜明、正面发声;主动参与支持香港大学生“三年百人”在京社会实践、京澳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京台青少年文化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双重积极作用”。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列名联系界别、委员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机制,召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座谈会、界别工作座谈会,加强委员走访看望,深化团结联谊,不断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召开市民恳谈会,邀请界别群众参与协商会议,与“12345”热线建立联系协作机制,拓宽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做好接待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和地方代表团等外事工作,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交往。

强化履职服务管理。率先出台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政协常委和委员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工作办法,着力提高委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委员新时代履职奠定制度基础。及时组建各专门委员会,明确各界别召集人,强化特约监督员推荐和日常管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完善专门委员会设置,设立专门的学习委员会,增设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为开展工作打好组织基础。制定加强区政协工作联络指导的意见,建立对口联系、工作交流、信息共享等机制,在履职方向、履职重点、重大协商活动等方面加强对区政协工作的指导。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履职途径。制定远程协商年度计划,设立网络议政室,围绕静态交通治理、农村养老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组织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44次,840余人次委员参与,实现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同步交流。在政协机关建设“委员听民意”直播间,开发市政协网站手机移动端,打造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访谈等“微宣传”品牌,积极建设“网上政协”。与市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电视网络直播节目,首次全媒体直播提案办理协商过程,获得良好社会反响。积极谋划建设履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顺利完成市政协机关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工作。

一年来,市政协共召开议政性常委会议3次、议政性主席会议4次、议政会2次,开展协商恳谈、提案办理协商、立法协商22次,开展专题监督、监督性调研考察16次,审查立案提案1028件,编报《诤友》等社情民意信息472期,开展各类履职活动共计695次、18648位委员参与,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政协有力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为政协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有效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实践有待进一步丰富;三是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提质增效的标准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对此,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改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