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改革开放 传承创新——改革开放40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成绩(4)

摘要: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并且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专家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谈起,为网友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成绩与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展望。

为了发掘中医药各个流派的精华,2013年国家建立了64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不同地方的工作室有不同的特色。因为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基本完善,但因地不同、因人不同,所以又形成了一些医学派别,比如岭南派、新安医派、龙江医派、孟河医派等。这些学术流派从不同角度整理、发掘、提高、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建中医药“大省”“强省”、设立“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专项,比如,北京市开展了高层次的“西学中”培养工作——北京西学中高级研修班,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这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中医药教育实现了以院校教育为主、师承继续教育为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第三个转变,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观念的转变。为什么说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观念的转变?大家知道,过去一说中医药好像就是医疗,虽然我们有养生保健、疾病康复,但是都是散于民间。中医药的医疗管理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医院,从省级中医院、地市级中医院、县级中医院,甚至基层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这只是在医疗层次。但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从疾病的治疗防治到以健康为主观念的转变,中医药的优势领域更有待发掘。所以这几年中医药医疗服务开始向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转变,比如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养生保健康复体系的转变。目的是什么?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民众健康服务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启动7所省级中医医疗机构重点建设项目;进入新世纪又相继启动地市中医院建设项目与县中医院建设工程,形成全面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条件建设格局,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设备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国有中医类医院4566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9600多个,服务能力全年在16亿左右,其中中医类医院服务能力约10.2亿,诊所服务能力约6.6亿。

“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我牵头提交的“加强中医基层能力建设”提案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2017年末,我国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占到同类机构的98.2%,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提供的中医服务都达到了国家“十二五”建设的要求。

国家还相继启动中医治未病工程和中医康复专项,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国家注重发挥中医治疗突发性传染性疾病作用。如2003年中医药防治SARS作用得到WHO的认可;中医药治疗甲流、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治疗艾滋病等也取得可喜进展,标志着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体系渐臻完善。

第四个转变,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得以完善。首先,中医药研究平台的数量增加,能力显著提升。比如,国家资助建设的首批23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医院以一到两个中医优势病种为切入点,加强中医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包括中医疗效的提高、中医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医研究平台的建设,甚至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研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解释中医药的机理和提高疗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8年,国家启动了第二批17所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上一阶段通过10年的建设,中医优势病种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可喜进展,带动了一批队伍,建设了一批区域性的具有优势的中医院。比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黑龙江省政府投资了2.5亿资金。近年来,国家又开展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重点建设10所省级科研机构和100所地市中医院的传承创新能力。这些项目一方面遵循了中医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临床中积累的经验,对升华中医理论,提高疗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