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思路(4)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我们来探讨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路。

——创新京津冀城市发展的模式

创新京津冀城市发展模式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上一定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认识和新机制。总体上不能再以GDP论英雄,而应当以经济发展质量论英雄。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一个标志就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要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中心,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加大经济发展质量的考核比重,积极探索经济发展质量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第二,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明确指出,改革创新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在住房租购并举制度方面,一些城市包括北京都做了很多的探索。2018年6月5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人才住房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供应,可租可售,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0%左右。除了住房供应,深圳市政府还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人才安居补贴,通过货币补贴方式来改善来深工作人才的生活状况。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多渠道供给、多主体供给,改善住房情况,要让人才的生活成本降低,这样才能促使雄安新区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三,建立京津冀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这种利益共享机制,首先要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要树立一种共享共赢的理念,通过协商建立共享机制,尤其是财税分享机制。2015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办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税收分享提出了指导性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形成税收的征收对象、征收环节、纳税地点等各个方面的共享协调机制。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要积极创新利益的共享方式,在这方面许多地区都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两地利益采用“442”分配方式,入驻企业产生的税收由海淀、秦皇岛两地政府各得40%,另外20%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两地合作发展。

第四,因地制宜协调区域发展政策。例如,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下,国家食药监总局于2016年7月批复同意京冀协同发展医药产业转移的监管措施,在沧州的“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可以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异地监管和审批。这种异地监管和审批在全国还是第一次。目前,这家产业园已经吸引60多家北京等地的医药企业落户,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针对雄安新区要制订特别的财税金融政策,对能带来高税收的产业向雄安新区转移要有相应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激励。

第五,要完善市场机制。在京津冀的城市发展模式上,还要在市场机制上做一些文章。天津、河北在制造业方面,过去都走过一段追求大而全的模式,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制造业相似性比较高。这种相似性比较高,意味着京津冀区域减少市场分割、突破区划限制,竞争程度就会大大加强。一方面,这种竞争加强客观上要求各地要确定自己发展的战略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回避竞争。政府要扮演好裁判的角色,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产业兴城

一个地方的发展应当先有产业,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才能随着产业流动。要发展产业就要做好规划。所以,雄安新区就做好了产业规划。

首先,要规划定位产业。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趋势、周围资源环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产业。根据雄安新区的规划,主要包含了这样一些产业。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些信息技术产业就包括通讯网络、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等产业。二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三是新材料的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宽带通信、新型显示、高端医疗、高效储能等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在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培育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四是高端现代服务业。接轨国际,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五是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推动苗木、花卉的育种和栽培研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上是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当然,一些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可以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二,产业规划做好后要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降低企业落地的成本,吸引企业入驻,进而促进各种要素的集聚,有利于这个地方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出台扶持政策。仅提供基础设施还不行,还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尤其是人才激励政策。京津冀的人才竞争形势非常紧迫,在大的人口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劳动力的整体供应数量尤其是年轻劳动力整体供应数量减少,各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大大加强,京津冀要发展,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做好之后就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促进生产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

产业平台和生存发展环境是决定人才集聚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雄安新区要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重要的增长极,就必须经过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同时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这里边我们要做好三个平台。

第一,要做好产业的平台。政府要搭建好吸引企业入驻的平台,要让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大量的企业发展起来,在这个地区才能产生外部的规模经济。通过大量的企业集聚,规模经济效益就会凸显。一旦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凸显了,就会产生技术、知识的外溢,就会产生劳动力的共享,使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深入,让雄安新区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从而带动京津冀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要搭建好人才的平台。京津冀的大学资源是最为丰富的,年轻人的流动性是最强的,而雄安新区离天津和北京这两个科技资源最为雄厚的地区非常近,所以它有地利之便。要制订人才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利用地利之便吸引人才的流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第三,要构筑开放的平台。开放是两个方面的开放。一方面是对内的开放。要充分利用新区开发政策方面的优势和体制的优势,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因行政区划造成市场分割,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和户籍背后的福利制度,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这些都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在这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这种内部的开放。另一方面是对外的开放。要以“一带一路”为引领,通过和其他国家互联互通,构筑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对外开放。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