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孝道的传承与现代实践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中,“孝”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它是传统文化最本源、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国家都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如何做好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传统道德资源的“孝”该如何理解?它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又该怎样去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群忠为您解答。

肖群忠2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点击观看分段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PPT课件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实际上表明了民众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中首要地位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孝的文化。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本原、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孝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它不能用某一个英语词汇完全对译。也就是说,在英语里,实际上没有一个专有名词能把孝的含义完整地翻译出来。英语表达孝往往要用一个组合词,比如子女的奉献、虔敬等,这种文化现象突出说明了孝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深层的价值观念。

在人类学上有一个比较各国国民性的笑谈:如果一幢大楼失火了,美国人可能会跃窗而逃,说明美国人比较讲究实用价值;德国人会循规蹈矩的去找门,因为他们比较遵守规则,有理性精神;法国人会选择背着情人往外跑;而中国人会选择背着自己的老母亲跑。从比较国民性的角度来说,这个趣谈说明我们中国人特别讲究孝道,反过来讲,孝塑造了中国的国民性。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明孝在传统美德中是首德。孝是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根基,按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中国传统社会完全建基在孝的基础上。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孝道是一种传统道德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国家都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如何做好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它与孝道的实践、和谐的亲子关系及良好家风的形成都息息相关。那么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该如何理解孝,怎样对待孝?它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我们又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实践它呢?

大家可能都记得这么一则新闻,大概三四年前,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在发表元旦新年祝词之后,人们在他办公室的镜头里发现了四张照片,这四张照片当时感动了全国人民。四张照片体现了什么呢?中间那张最大的照片上是习近平同志推着他的父亲,牵着母亲的手,这是他的孝道。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带头践行传统孝道。他不单是一个孝子,还是一位慈父,一个好丈夫,余下几张分别是他用自行车载着女儿,还有他和他的夫人彭丽媛的合影。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不仅仅在观念和思想上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领导人也在以身作则,切实践行着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讲四个问题:

第一,孝的三种基本含义,也就是回答什么是孝。

第二,孝作为一种伦理规范或义务,中华传统孝文化对它的实践提出了很多要求,这些要求都包括哪些内容?孝具有怎样的伦理精神实质?

第三,孝的当代价值。孝在现代社会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和功能,能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慈孝伦理的平等互动。在现代孝道实践中,我们倡导平等的亲子关系,既要讲孝,又要讲慈,这种良性互动与现代精神相符合,有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