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孝道的传承与现代实践(2)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中,“孝”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它是传统文化最本源、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国家都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如何做好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传统道德资源的“孝”该如何理解?它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又该怎样去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群忠为您解答。

一、何谓孝?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来自台湾的通俗歌曲令大家广为传唱,叫《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的歌词里说:“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这首歌的歌词跟荀子讲的“三本学说”意思非常相近。

追溯到孝的起源,首先人会问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你的生命是谁给你的?我们知道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那父母又是从哪里来的?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的。一直追溯下去就会追溯到我们的祖先那里。儒家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他在《礼论》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天地、君师、亲祖是文明的三个根源。宋代以后,这种思想逐渐演变出敬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传统,成了一个民间的信仰。这种对祖先的敬仰培养了中国古人的敬畏感和感恩之心,孝道的第一层含义尊祖敬宗便由此产生。

早在周代以前,中国古人就由对生命和祖先的崇拜产生了尊祖敬宗的孝道意识。什么叫尊祖敬宗?就是要尊重祖先,敬重家族的长辈。过去,每个大家族一般都有一位活在现世的辈分高的长辈来主事,称为宗子或宗主。以《红楼梦》为例,贾家的宗主就是贾母。

尊祖敬宗的意识激发了人们报本反初的生命意识、敬畏意识和感恩意识。中国人为什么把孝看得这么重?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如果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亲祖都不尊重,都不感恩,那这个人就没有一点道德根基了。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祖先,给祖先上坟?这就是尊祖敬宗意识的具体表现。过去我们相信祖宗神会庇佑我们,现在我们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感激,这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自古以来就没有变过,直到今天,每到清明、年关,还是有很多人会去给祖先上坟。

由每家每户都尊重自己的祖先,我们可以升华到尊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炎黄。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现在在陕西桥山,每年都会举办祭黄大典。

孝的第二层含义善事父母。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亲和一到两个小孩组成的核心家庭,“善事父母”似乎成为了现代社会孝的主要含义。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家庭规模较大,尊祖敬宗与善事父母这两种孝道要求是并存并重的。战国以后,由于战乱影响,家庭规模变小,孝道中善事父母的含义开始逐步凸显出来。汉代许慎更在《说文解字》中直接把“孝”定义为善事父母。我们观察“孝”这个字,上面是部首“老”,下面是“子”,子支撑着老,同样也体现了孝道中善事父母的含义。

孝的第三含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孟子》里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不生育子女,整个家族的血脉就断了,所以在传统中国,对父母亲祖尽孝必须要生育子女。在中国古人看来,不孝有三种表现,“无后”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公民只要不犯法,其他事情都可以被允许,是否生育子女就成了一个自由的选择。有些夫妻不愿意生育,采用“丁克”家庭的模式,只结婚不生小孩。孝的传承要与时俱进,我们要接纳丁克家庭的存在,因为这是他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不过现实生活中,丁克家庭毕竟还是少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朴素观念里,结婚生子不仅是对亲祖行孝,也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与此同时,小孩也会成为联结夫妻双方的情感纽带。

前面我们讲了孝的三层含义,事实上,孝道的三层含义安排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尊祖敬宗”是对过去的回溯;“善事父母”指的是现在;“生儿育女,延续后代”则是面对未来。孝道之所以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它把天地、祖宗、父母、自己、子孙,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连接了起来。我们中国人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在有些学者看来,孝就像是我们的人文宗教,它安顿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远离恐慌。比如说一般老人为什么喜欢孙子呢?有了孙子以后他就不怕死了,因为他的生命在孙子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