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孝道的传承与现代实践(9)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中,“孝”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它是传统文化最本源、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国家都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如何做好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传统道德资源的“孝”该如何理解?它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又该怎样去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群忠为您解答。

四、现代孝道实践中的慈与孝

在现代孝道实践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光讲孝,还要讲慈。古人讲,父慈子孝,它是一个双向的良性互动,只有父慈子才会孝,子孝同时也推动了父慈。过去我们强调孝的时候比较多,慈说得相对少一些,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礼记•大学篇》里讲:“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作为子女要孝顺,作为父辈要慈爱。那什么是“慈”呢?《管子·形势解》里说:“慈者,父母之高行。” “慈”是父母良好的道德品质,至于它的实质意义,汉代学者贾谊在他的著作《新书·道术》中提到一句话可将其概括得比较精准、确切,叫“亲爱利子谓之慈”。什么意思呢?“慈”这个伦理义务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感情上的亲和爱;另一个是有利子女成长、发展、生存的实际物质条件,也就是说既要爱他,又要给他实际的好处,这就是对慈的总体概括。在儒家思想里,“慈”指的就是具体的亲子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和义务,但在道家、佛家思想里,“慈”则是一种普遍的大爱,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对所有社会成员和生灵的关怀。

在现代社会父辈怎么做到慈?我觉得应该注意三条:首先,要爱孩子,但要爱而不溺,公平待子

爱而不溺。真正的爱不等于溺爱,不能没有原则。现在有些家长没有这个观念,溺爱自己的孩子,纵容孩子的任性,甚至由此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爱而不溺。

公平待子。过去家里的孩子多,特别是现在允许生二胎以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多了起来,公平待子又成为了一个新问题凸显出来。你爱孩子,就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父母的爱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你偏爱某一个孩子,那个被冷落的孩子必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心灵伤害。

第二,要行而有方,言而有当父母的要给孩子做榜样,言传身教。长幼有序,子女要尊敬父母,反之父母要值得尊敬。如果你自己做得不好,没有一点做父母的庄严感,不能在道德行为上给子女起一个示范作用,光是要求子女如何如何,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好的。

第三养教结合,教而有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爱孩子不仅仅是管他吃,管他喝,这跟前面讲的养和敬是同样的道理。古人有句话很粗俗,但很有道理:“养儿不教如养猪,养女不教如养驴”。所以你不能光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养,还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对于子女行孝来说要养、敬结合,而慈父慈母就是要做到养、教结合。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初始的人格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古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有教育子女的自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不要把教育孩子完全当成是学校的事。学校主要教育孩子学知识,虽然也有道德方面的教育,但是孩子从小的品德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

养教结合是合格父母的必备条件。有些父母是有教育孩子的心,但是上手就打,简单粗暴,这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还会造成亲子冲突,所以我们还要讲究教育方法,教而有方。

以上三点就是现代家长应当具备的修养,也就是对慈父母的几条伦理要求。

我们要在现代社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亲子关系的慈孝并重、平等互动。中国古代是一个“父慈子孝”的社会,父母与子女双方分别履行“慈”与“孝”这两个对等的伦理义务。古人在这方面还有一些论述,比如管子的“父不父,则子不子”,体现出了社会中权利与义务平等的意识。司马光曾提出“不孝不慈,其罪均也”,就是说父母没有履行“慈”的义务和子女没有尽到“孝”的义务,两者的罪过大小是一样的。因为“慈”和“孝”是一体的,是家庭道德核心的一体两面,都是家庭和谐的伦理要求,所以不慈不孝同样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我们从负面来说明“慈”与“孝”的关系。

从正面来说,慈孝相生并且相近,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懂事的孩子会自然的反馈、反哺。有些家庭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爱的能力?很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在自身的家庭环境中没能得到父母很好的关爱。爱是在爱中学习的,如果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往往就没有爱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举个例子,《二十四孝故事》里有一篇叫《闵子骞芦衣顺母》,闵子骞的父亲娶了一个继母,带来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亲儿子好,亲儿子的棉衣里用的是很好的棉花,而闵子骞的棉衣里装的却是芦花,不御寒,扛不住事。有一天闵子骞和他爸爸出行,闵子骞赶着车,冻得直发抖,他爸爸很生气,说他不好好干活,就用鞭子抽他,结果一鞭子把衣服给打烂了,芦花出来了。闵子骞的父亲很生气,想把他的继母休了。不过闵子骞的道德觉悟很高,他跪下求父亲说,“爸,不要休了继母,你不修继母的话,是我一个人受冷而已。你修了继母,我们三个儿子都会受苦。”继母被闵子骞的作为感动了,从那以后对他好了起来。这个故事就是父辈与子辈间良性互动的结果,虽然继母对闵子骞不好,但是他还是报继母以孝心,这样就激发了继母的慈。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