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学锚定历史方位的现实依据及理论意蕴

中国共产党科学锚定历史方位的现实依据及理论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认知和探索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经历了逐步成熟、逐渐自觉、逐步自信的艰难岁月,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基本依据就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

一、科学锚定我国历史方位的现实依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付出巨大努力形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历史方位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这就是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经过近30年探索,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一是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自己的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开辟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唯一行得通、走得好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正确选择,是根植中国土壤的现实选择。二是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无论处在哪个历史阶段,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主要矛盾的认识,是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所处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说明,只有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人民期待,科学制定行动纲领,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三是中国共产党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实践表明,我们党只有根据国家形势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准确锚定所处历史方位,才能推动党的事业稳步发展;相反,党的事业注定遭受损失。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方位的多重考验

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就是中国所处的又一历史方位,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尽管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逐步融入世界,与世界交融性不断增强。要判断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必须考量国际形势。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二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往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变化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我国基本摆脱落后状况,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迈进。三是执政环境变化给执政党带来新考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必然反映到国内来,环境变化对执政党提出了严峻考验。实事求是看待执政环境变化,能够真实体现我们对加强党的建设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历史方位的自信坚定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它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这个新时代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发展基础上,是从5年多来经济社会建设中走过来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成就更加坚定了中国道路自信。一是中国道路自信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提供全新参考。中国道路指引下的中国迅速崛起,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已成为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愈发自信,因为它顺应时代潮流,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符合人民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聚焦主要矛盾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定如初,这也观照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体现了我们客观、具体地审视自我的自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目标指向。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彰显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有因为这一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让我们更有信心解决党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5年的生动实践,验证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正确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卓有成效。

二、我国历史方位演进彰显的理论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它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基本国情认知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思想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良性互动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历史定位的时代标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坚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由于这一判断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所以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都坚持了这一提法,直至党的十八大依然沿用这一提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判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彰显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是以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旨归的。

(二)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基本国情认知的良性互动

基本国情是历史方位研判的现实依据。通过准确认知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分析社会发展阶段及趋势,将国情的清醒认知与对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有机结合,成为研判历史方位的基点。在“历史方位”考量中,产生第一个重大影响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对“新阶段”的精准判断。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日美苏德等国的形势变化,综合考量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作出了中国抗日战争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历史方位的判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准确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国家回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乘风破浪,深远、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清晰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画卷,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和世界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是以观照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国情为基本遵循的。

(三)实现了历史方位锚定与思想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思想理论为历史方位锚定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历史方位变化,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政治成长过程与历史方位认知自觉。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密切联系中国具体实际,把二者结合起来,使建设和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的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略作了系统回答。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实际,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南。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回顾我们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聚焦时代课题,解决现实难题,确定历史方位,用理论创新方式推动实践发展,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让我们始终清醒认识新的历史方位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意蕴,坚定前行,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