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扬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好传统

坚持和发扬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好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这一重大判断阐明了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对我们党这一优良传统的深刻揭示。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重大的历史节点,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历史规律,并将历史有机地融入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实践中,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重视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经验中可以观成败、鉴是非,也能晓真理、明规律、知方向。而重视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天才发现”,首先就是以“历史观”的形态而出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建基于对唯物主义自然观、费尔巴哈“半截子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超历史观”等的批判之上,可以说“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它一方面构建出了科学的社会历史宏观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和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社会的本质,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实现机制,物质生产、人本身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历史发展的进程,等等。这无疑也为当下我们科学认识历史、审视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根本方法和基本框架。

其一,人类历史是在无数次的“交替”“改变”中前进和发展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换言之,历史就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继承的过程。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沿承前人成果、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历史。

其二,现实的人是在特定历史进程中活动的历史主体,人创造着社会历史。这也意味着人在客观历史规律面前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邓小平就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其三,在历史事实之后进行回溯并总结历史经验,有利于真正把握历史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正是从回顾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的历程与前景,从而能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更加明确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而重视吸取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运用历史眼光掌握发展规律,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克敌制胜的根本锁钥。

重视并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路径。毛泽东就十分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与规律加以总结提炼。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大多数著作都是科学总结党领导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具体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寻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构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党进一步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命题的诞生。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文革”结束,由于未能科学总结历史经验,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弯路。这也意味着,历史经验是一个开放而不僵化的体系,而要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就必须结合生动变化的新的实际,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更是着重在实事求是思想原则和辩证思维指导下展开经验总结,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纵深。一方面,通过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历史进程,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对这一段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集中表现载体。另一面,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加之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历史经验的思考,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命题。而邓小平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命题的赓续回应和理论升华。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升华理论,并用之指导实践,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并从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的,从而构成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现实启示与当代价值

重视吸取和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前进的重要法宝,也是一项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刻认识党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现实启示与当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第一,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既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又要勇于总结历史教训。历史经验既包括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包括失败衰乱之世的惨痛教训。不可否认,成功的历史经验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深度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实践具有鲜明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历史上的失败教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历史。毛泽东曾在1936年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一方面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另一面也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由此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正是因为邓小平对毛泽东留下的“双份历史遗产”(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失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平稳推进。正如邓小平所总结的,“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第二,重视吸取历史经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不断发扬的一大优良传统。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之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而要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依托,力求给予合乎历史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回答,如此才能对历史发展真正起到推动和启示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自觉站在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从历史的、全面和发展的、实事求是的、辩证的观点出发来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经验的错误总结和人为扭曲。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

第三,结合中国实际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创新。历史经验的总结就是要在实践与再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将实践经验在理论上概括和升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动发展变化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向历史学习,持续地、动态地、及时地总结历史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如此方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活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这也意味着我们坚决摒弃将过往历史经验置于神龛之中以教条式态度加以顶礼膜拜的错误做法,而应采取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历史环境的变化加以发展和创新。

另一方面,要坚持将总结经验与理论创新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远处于进行时之中,没有完成时。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从实践经验中汲取理论的养分、不断建构出理论发展的新形态的历史。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新坐标,中国共产党人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经验,进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经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特质的时代表达。在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条件下,亟待我们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