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嵎生 :一个大使的成长与思考

摘要:外交官总让人感觉神秘,本期报告中,前驻外大使王嵎生将从自己进入外交部讲起,选取自己外交生涯中一些有意义的片段,为广大网友讲述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揭开外交官的神秘面纱。

QQ截图20190329100427

王嵎生 中国前APEC高官、前驻尼日利亚大使、前驻哥伦比亚大使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我1950年就到了外交部,原来我是在杭州浙江大学念中国文学的,后来到了外国语学校(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然后到了外交部。外交官总让人觉得带有神秘色彩,我今天想讲一点我几十年来的体会。

我这一辈子有三个老师对我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是我的妈妈,她是给我生命的老师。我父亲去世得很早,我妈妈很不容易。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孔融让梨,讲锄禾日当午,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小时候父母教你的东西,一辈子都忘记不了。我的妈妈不仅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启蒙教育。我的第二个老师是巴金。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看他的小说,比如《憩园》《家》《春》《秋》。那时候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巴金讲的“是大多数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笔不停地写下去”,那时候虽然不知道到底怎么写下别人的痛苦,但是这个思想在我青少年时就已经埋下。我的另外一个老师是一位科学家,他搞光学很有造诣,有人就问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就讲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对我启发很大。这三个老师对我有很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我想讲的是,我到外国语学校后一直在搞学生会的工作,所以说实话没有好好念书。这个时候我到了外交部,去了以后,国际法、国际关系,什么也不知道,从来也没有学过。但是我就相信一条,有针对性地学习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和知识的不足。我经常跟我的朋友讲,我并不很聪明,但也不笨,那么怎么弥补我的缺陷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学习来弥补,所以我觉得学习非常重要。外交部那时有夜校,我那时候不谈恋爱都要学习,在夜校的两年时间里把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法都学完了。然后我到了朝鲜,做联络员兼翻译。来了电话听不懂,不能总让对方重复,怎么办呢?还是要学,我每天都抱着个收音机,听BBC,听美国之音,到瑞士、瑞典同事的屋子里去跟他们聊天,硬着头皮跟他们讲英文。这样一年下来,我的英文基本上就可以应付日常工作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