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4)

摘要:本文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的确定、“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内涵与意义、“一城三带”的相互关系与历史演进、“一核”引领下的“一城三带两区”保护与发展四个部分,为网友深入解读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章指出,“一城三带”特别是“三个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构建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示范作用。

再往东北方向看,距今六七千年,平谷就出现了以上宅为代表的上宅文化。考古学把上宅作为单一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文化,它体现了黄河的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所以单独命名为“上宅文化”。从这里也能看出,北京一直是南北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并同时受南北文化的影响。

图片5

从上宅往西北一点,在刘家河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商代器物——青铜器。

 

图片6

在平谷上宅文化这个地方现在建了上宅文化纪念馆,出土的这些器物非常有意思。1989年,上宅文化陈列馆建成。

图片7

这是平谷区刘家河出土的商代文物,非常精美的青铜器,盘上有两只小鸟,金光闪闪的是一只耳环。也就是说,商代的统治中心在中原,没有到达华北平原最北端北京地区。当时南北的文化交流已经非常频繁了,包括跟中原地区、北方都有交流。

北京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三个文化带和城市同步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诸侯国都城阶段(从西周分封至战国时期);第二个阶段,东北边疆的军事重镇阶段(从秦汉至隋唐),作为统一帝国的东北边疆的军事重镇,或者分裂时期北方民族频繁活动的区域;第三个阶段,全国首都的序曲,从陪都到都城阶段(辽金时期);第四个阶段,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阶段,就是元代,建了元大都;第五个阶段,古代都城建设集大成阶段,是最辉煌的阶段,就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第六个阶段,民国时期,从1912年到1948年,前半段1912到1928年曾经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之后就作为北平市;最近的一个阶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1949年以后。我简要地从这几个阶段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一城三带”的发展演变过程。

 1. 诸侯国都城阶段:西周至战国

首先是西周分封了蓟和燕两个诸侯国都城,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还没等着下车,就分封了蓟侯国,现在主流意见认为,这个年代是在公元前1045年。又过了10年左右,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时期,又分封了燕。蓟是当地的旧族,燕是周朝的嫡系,当时是分封了召公奭到燕这个地方来做诸侯国的侯,但是由于他在朝中辅政,就派他的长子克过来统治,所以克才是真正的第一代燕侯。西周的燕都遗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现在这个地方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而且有博物馆。

北京城西南角广安门一带就是蓟城的位置,在春秋时期,燕灭掉了蓟,之后燕就搬到了蓟这个地方,从此叫燕都蓟城,原来的南北两个诸侯国就变成了一个诸侯国,燕这个地方就被放弃了。所以燕这个地方有大量的考古遗址发现。战国时期,北京附近还出现了长城,就是燕北长城,但是没有经过北京,从张家口承德一带到赤峰就向东北去了。

图片8

这是蓟城建城纪念柱,碑记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题写的。侯先生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成果丰富,为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以及规划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北京西客站旁边的莲花池在蓟城的时候被称为西湖,西湖水系是蓟城的水源命脉所在,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计划在这里建北京西站。侯先生等人在了解之后,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呼吁保留这个北京三千多年前的生命印记。最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采纳了侯先生等人的意见,修改了原有的方案,为了保护莲花池,把西客站向东移了100多米。现在从西客站出来到南广场,在它的西侧就有一个莲花池,但是这个莲花池比历史上的西湖已经小了很多,大概仅为历史上西湖的五分之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