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春华: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特征(8)

其三,进步性。是不是任何多数的群体都能构成人民?也不是,除了量上的规定性之外,还有质上的规定性,也就是其作用必须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承认人民的进步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人民这一概念蕴含着人类的正义与进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实际上就是把人民与正义、与和平连在一起了。

因此,人民是相对于落后的、反动的势力而言的。在这里,无论是属于哪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只要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的,都属于人民的范围,而那些逆历史潮流、违背历史发展规律、阻碍社会进步的,都属于人民的敌人。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前和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可能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这时可以说他们属于人民的范围,但当他们逐步转化为反动没落的社会势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破坏作用时,他们就是人民的敌人了。

其四,历史性。这是相对于那些把人民理解成抽象性、永恒性的错误观点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具有不同的含义,其结构、内在成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一切对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的阶级、阶层、群体都属于人民范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前进的多数人不一定是一个阶级的,而是包括多种成分的。因此,人民范围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

人民概念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表明它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广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人民概念都有相对确定的内容。这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根据革命要完成的任务,革命的对象来决定。人民概念具有广泛性,但它并不排斥阶级性。现在有一种现象是用公民来取代人民,认为人民是抽象的。这就涉及我们怎样理解人民和公民的关系。人民是一个政治术语,是标明敌我的概念。公民、居民是法律术语。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一切社会成员;居民,是指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那么,人民与公民、居民的区别在哪里?第一,人民是一个集体概念,不能单独使用,对一个人不能说他就是人民,只能说他是人民中的一员;公民、居民是个体概念,可以单独使用,对一个人可以说他是公民或居民。第二,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而那些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不包括在人民范围内的。因此,人民、公民与居民是有交叉的。有时,人民、公民和居民可以统一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既是人民中的一员,也是公民和居民;有时,人民、公民和居民也可能不互相包含。在我国,一般情况下,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公民和居民服务,这时公民、居民和人民的概念是吻合在一起的。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