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我们的时代是精神昂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激情燃烧的事业。必须克服一切消极懈怠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要求

新时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就必要性来说,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极其伟大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不能完成。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在这个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时刻,我们一点儿不能懈怠、一点儿不能松劲,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就可能性来说,伟大梦想是人民的梦想,伟大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任务的性质、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制度的性质,都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是历史传统,也是现实要求。就历史而言,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是我们党的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当下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当前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及企业家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基层积极性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当然是全面的,这包括各个群体的积极性,也包括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全面调动才能成就伟业。然而,全面与重点是辩证统一的。问题导向也适用于调动积极性,要抓住重点群体,针对重点问题。当前很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及企业家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基层积极性。

一是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这既是因为干部的重要性,也是因为问题的严重性。从重要性角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从问题角度看,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顾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对于干部积极性,一方面要激励。干部最直接的利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选拔任用。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选人用人上坚持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激励和约束、惩处和保护等方面关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要为真抓实干者鼓劲、为改革创新者撑腰,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另一方面要容错。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实践中确有“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现象,尤其是带有探索性质的改革。因此,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又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正是为解决这方面问题而出台的。

二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发展使得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凸显。创新发展是第一发展,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当前,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对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是激励。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让科研人员既有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又有把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的获得感。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增长机制。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工作带有特殊性,要营造宽松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科技人员集中精力干主业。要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科技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领域,失败比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如同钱学森所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 

三是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却也常常是社会舆论的焦点,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

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在政治上给合法经营的企业家吃定心丸。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

四是调动地方基层的积极性。

治理好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和比较成功的地方,基层积极性相对比较高。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改革的动力不足,存在不想改、不愿改的心态,凡事总想等上面的推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因此,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如何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紧迫的问题。

对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一是适度赋权。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要在中央统筹之下,同时加强政策配套给予相应的权利和利益,以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的合力。要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和难点,推动职能下沉、人员力量下沉,建立与基层改革实际需要相匹配的权责体系。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鼓励探索。改革中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事情,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鼓励基层大胆探索。需要中央先定调子、划底线的,要按照统一部署及时给地方交底。需要地方先探路子、创造经验的,中央要及时给予授权,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尊重基层实践,多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多取得第一手材料,正确看待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的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要加大对地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普及推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