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建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俄关系(2)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中俄关系

(一)中俄关系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俄罗斯占有重要的一席。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宣布正式承认中国,并决定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和我国建交的国家,可以说新中国的外交就是从中苏建交开始的。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俄罗斯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是最稳定、最健康、最成熟的国家间关系的典范,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功实践的缩影,其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历史教训和智慧源泉。今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很多也是从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中总结而来的。

第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陆上邻国,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从来没有另一个国家能够像俄罗斯或苏联一样,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道路产生过如此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视角看,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保持中俄的良好关系对于两国的安全和周边环境都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从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看,苏联也是对中国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国家。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自身的模式,中国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是照搬了苏联模式。因此,可以说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外交的历史发展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外交活动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的,存在着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思维定式,以非敌即友的敌友观区分对外交往的对象。受此影响,在20世纪50年到70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友好交往到紧张对峙的风雨历程。我们在总结前30年的中国外交历史时,一定要牢记教训,珍视今天的中俄关系,同时也要以史为鉴,只有了解中苏、中俄的复杂历史,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俄关系,处理好中俄关系。中苏、中俄关系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的转型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外交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场具有实质意义的战略调整,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对今天的中国外交仍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性调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这次外交调整的起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基于此结论,我们在对外政策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改变了之前长期采取的“一条线”的对外战略。可以说,对时代主题认识的转变是对外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国内工作重心的确立是对外战略调整的出发点,对国际战略力量划分的科学认识是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基础。经过这一调整,中国外交实现了三大转变。

一是从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革命外交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核心、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所谓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在外交中不再以意识形态来划线,不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甚至敌友,这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广交友、少树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提出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全面总结过去外交经验、对新时期国际形势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新的内容,即独立自主不结盟,开始实行全方位的外交,同所有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三是中国外交强化了务实的风格,从高估社会主义和中国自身实力,对外交往中透支国力的做法转变为客观认识自身发展程度,在全面把握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苏联解体后,世界开始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重大变化时期,中国需要回答向何处去和怎么办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既不称霸,也不当头,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一心一意搞国内经济建设,加快了我们融入世界的进程。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上述原因促进外交转型外,中苏关系发展中的教训及我们对其的反思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外交转型与对中苏关系发展的反思是分不开的,二者与改革开放是内在联系的。1989年,中苏两国历经了30余年的对抗后,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为中俄关系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的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在外交转型的基础上,我们非常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中俄关系在经历了不断探索新关系模式和逐步提升的时期之后,两国于1996年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双方缔结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是在双方吸取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确定双边关系性质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条约的主线是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共25款,概括了中俄关系的主要原则、精神和成果。为了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规定了双方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两国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定性、定位和定向,包括“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缔约双方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缔约双方在其相互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相互采取经济及其它施压手段”“缔约双方重申,承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缔约另一方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条约》签署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和两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多重考验,没有发生方向性改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通过对中俄关系、中国外交调整的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中俄两国只能友好、不能对立,中俄双方合则两立、斗则两伤,中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的结论。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