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既受到中俄各自发展的战略和国际环境的制约,又对国际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当中,全球化进程进入“间歇期”,国际格局加速盘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的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都在面临着挑战。在这个国际大变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和国际合作等领域仍在全面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稳定、持续、高水平的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功实践的重要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一直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指引下,顺利地高水平地运行与发展。最近五年,中俄关系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元首外交对中俄关系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突出;二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首先,元首外交对中俄关系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突出。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中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外交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的首访国就选择了俄罗斯,开启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篇章。2014年,习近平主席又应邀去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赴境外出席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先例。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分别到对方国家出席了庆典活动。这表明,2016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双方,尤其是双方的元首十分重视。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这些文件整合了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又就深化双边关系、推进各领域合作以及重大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7-2020年实施纲要。在此期间,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了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普京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普京总统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枚“友谊勋章”。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到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元首在五年间共会晤了29次,保持着每年在各种国际场合会面5到6次的高频度。正是通过两国元首间的密切接触、相互信任、坦诚沟通以及在两国间建立的各种多层次、多领域的会晤和交流机制,两国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其次,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上热下冷、政热经冷”曾经一直是中俄关系的突出特点,而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和政治关系达到新高度,两国合作的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扩大。中俄关系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广泛的维度和多元支点,同时两国也确立了以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为三大支柱的高层定期会晤和其他各层级合作的机制。如果和中美、中欧关系做比较的话,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关系显然具有更高程度的战略性、互信性和一致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
一是政治领域。历史和现状都决定了中俄两国存在着利益交集,这是两国建立政治和战略互信的重要基础。不断着力的牢固的政治互信,应该是两国关系最主要的特征。2016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建立的基础是非意识形态化,平等,互信,相互承认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尊重对方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主权权利,互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全面互利合作,摒弃对抗。
二是经济领域。中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快速稳步发展,涵盖的领域非常广,包括经贸、金融、能源、科技、农业等。目前,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中俄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16至2018年俄罗斯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农产品的出口国;双方签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从原来的8%上升到现在的15%以上。双方经济相互依存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难再用“政热经冷”来解读中俄关系。
三是安全领域。中俄的防务安全和军事合作也一直在不断往前推进。由于双方在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上有很多交合之处,目前,中俄两军的高层交往在军事技术的合作和联合军演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两国国家安全利益趋同的前提下,中俄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四是国际合作层面。中俄在一系列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是逐步接近、相互支持的。
五是人文领域。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相似的社会政治文化,长期的交往也是一个互学互鉴、求同化异的过程。近年来,通过在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的人文领域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不断加深的,交流的形式、程度、机制、影响也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已经超越了之前的主要靠外部驱动力,内生动力开始显现、增强。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俄罗斯是最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安理会大国。作为在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的支持与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俄罗斯高层的认识已经转变为支持和积极合作,明确提出要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参与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合作。2015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8年,中俄又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为今后两国在欧亚地区建立高水平的经贸安排奠定了重要基础。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金融合作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合作空间。正因如此,双方日益彼此看重在对方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对方看作为提升经济水平的优先伙伴。当前的中俄经济合作正在逐步摆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两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开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优先领域和中俄已有的合作架构衔接,成为提升两国合作水平的重要措施,打开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的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