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干部做不得

“等待”干部做不得

近日笔者在扶贫检查时,总能发现一些“等一等”先生,他们填写资料,下乡扶贫总是慢吞吞,磨洋工,缺少干事创业的激情。诚然,某些时候适当把工作延后,可以起到参考借鉴他人经验的作用,更好地把握工作尺度。但假若所有干部都抱着捡现成的态度,在面对扶贫、环保等需要啃硬骨头的工作时,无疑会缺少攻坚力量。

揆诸现实,这些干部之所以会选择让工作等一等,主要有三点。一是与政策指令的“易变”有关。爱变动的工作要求,让干部们在反复工作中白忙活,做着无用功,有时甚至将已做完的工作硬是推倒重来。长此以往,自然就会像“狼来了一样”,干部听到政策指令时,就会让“政策指令先飞一会儿”,观察“变动”是否真的来了。二是与考核问责有关。在主动做事的路上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无意过失、工作失误等情况,加上部分“过激”的考核问责机制,使得干部在干事创业之时被束缚手脚,不敢创新突破,撸起袖子加油干。三是某些干部自身就缺乏担当意识。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处处讲条件,提要求,进一步加剧“等待”之风的蔓延。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让“等待”干部变成“主动”干部,就必须内外合力,共同扶正这些干部的心态。这就要求施令者要为政策指令“瘦身增肌”,舍得用自己的精力时间去调研吃透工作部署的“大环境”,剔除其中的繁杂、模糊的“糟粕”,留下务实准确的“精华”,让政策指令能够接地气,冒露珠。并且尽量保证政策指令“一字不动”,用不走样、不变形的方式传达下去,让干部们一看就会,一会就做,再也不用“见令愁”。

用容错机制为“等待”干部解除思想疑虑。首先要科学界定干部容错纠错之“错”的内涵,明确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由于主观上过失导致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甚至造成一定损失要能够容得下错误。并且合理设定容错纠错的情形,制定本地容错纠错清单,明确列出可以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并对清单实行动态化管理,准确把握执纪问责和容错免责的关系,为干部建立强大的后盾,解决后顾之忧。

当然,用指令精准与容错机制扫清干部主动工作的“障碍”后,还要培养干部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挑群众最关心的事干,专做别人不愿意干的难事苦事,始终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毕竟培养“主动”干部既是人民的期望,也是改革的要求,更是历史的传承。

总之,要为“等待”干部消除前行道路中的“拦路虎”,激发他们主动干事的内在动力,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在如今亟需担当有为的新时代发光发热。(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731/105264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立石镇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