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络电视”:基层理论宣讲的探索与创新

“社区网络电视”:基层理论宣讲的探索与创新

广东省珠海市打造“社区网络电视”项目,以社区为基本建设单位,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下,由居民自导、自采、自播,发送到互联网、微信上,在手机、电脑等终端都能收看。“社区网络电视”扎根基层、贴近民生,第一时间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敏锐捕捉社区的新闻动态,及时批评丑恶、建言献策、引领风气,激发广大居民的公共管理参与意识。历时4年的发展,“社区网络电视”已经从最初的草根媒体,成长为弘扬正能量的基层宣传文化新阵地,为基层宣传提供了一个新的全媒体抓手,为改进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一次有益的创新尝试。

发现:“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新事物

基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阵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难点也是短板。如何适应新要求,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传形式,在新形势下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成为当前理论宣传工作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珠海市委宣传部在基层开展“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大众化课题”调研时发现,过去采用的常规理论宣讲,部分基层群众听不太明白普通话,只听得明白粤语(白话),存在语言障碍,必须积极适应基层特点、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想办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调研组到香洲区康宁社区实地走访时,发现了一个群众首创的新生事物:一支由10位社区退休老大姐组成的社区通讯员队伍,她们扛着摄像机,手持话筒,说着“蹩脚”的普通话,穿着红马甲,活跃在社区,拍摄并曝光乱搭乱建、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配合社区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报道社区的大事小情。因为初创时期有10位老大姐一直坚持下来,所以,街坊邻里亲切地称康宁社区的网络电视是“老大姐电视台”。

这个并不起眼的“杂牌军”却吸引了不少社区群众热情参与和高度关注。“老大姐电视台”的创新做法不禁让大家眼前一亮!经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老大姐电视台”其实就是“社区网络电视”。这是以社区为基本建设单位的一个新项目,社区基层群众在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辅导下,由居民自导、自采、自播,并把节目发送到互联网、微信上,广大社区居民在手机、电脑等终端都能收看。

新媒体时代对基层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毗邻港澳、网络科技相对发达的珠海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借鉴和运用现代传播媒介创新基层宣讲工作,那么,何不利用“社区网络电视”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以解决长期以来,传统的理论宣讲在基层“我说你听”的被动灌输、“不接地气”在群众中“吃不开”的不足?

于是,这个“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新生事物被赋予了理论宣传的新使命,拉近基层理论宣传和社区群众的距离,成为调研工作的新的兴奋点。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探索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市委宣传部分管同志当即决定将“社区网络电视”列入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和扶持项目。

培育:赋予“老大姐电视台”新的使命

在列入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后,基层宣传工作人员在深入推进项目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人才、资金是制约这个项目的两大因素。一是社区通讯员政治理论水平不足,对栏目的政治把关亟须加强。社区通讯员多为退休老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要讲清理论大道理谈何容易。社区理论宣讲讲什么?怎么讲?如何把握宣讲角度?如何满足居民需求?都都要引导和监督需要认真研究,既不能自说自话,更不能想啥说啥,必须在基层党组织正确引导下开展工作;二是工作经费不足,设备短缺,十几个通讯员共用一台摄像机和一支录音笔,工作场地没有保障,器材存放没有固定场地,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推广。

为保证“社区网络电视”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找准社区居民的“兴奋点”,把握好党的理论宣传的“结合点”,基层党组织和宣传部门指导各社区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各社区的通讯员每周末都召开选题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总结会,每年进行总结评比;同时,基层党组织和宣传部门定期组织“社区网络电视”通讯员学习党的理论和重大决策部署,为通讯员和辅导员提供培训,将通讯员培养成为理论宣讲员。截至目前,各社区召开新闻播报选题会议467次,培训会议315次,采风活动133次,总结会议50次,有效保证了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

另一方面,针对社区设备、资金缺乏的实际困难,市委宣传部推动该项目列入香洲区宣传文化和社会创新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纳入市区创建文明城市和省市区培育社会组织重点支持项目,几年来共得到省、市、区各类扶持资金180多万元,各社区配备了学习资料、电子设备等软硬件设施,还专门建设了两个固定的通讯员培训基地,稳定了通讯员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为项目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

新生:“让大家告诉大家”的基层宣讲新模式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扶持和引导,主城区香洲区的康宁社区的“康宁一周播报”栏目率先打响了。

每年“七一”,康宁社区都会举办庆祝建党纪念活动,社区党员们觉得年年请专家来上党课,模式固化僵化,形式呆板,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这时候,康宁社区的大妈们“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制作一档“七一”教育节目。因为年纪大,很多人学了半天还不会开电脑,甚至分不清U盘和读卡器,不少人打了退堂鼓。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大妈们逐渐熟练掌握了拍摄技术和播报技能,她们两人一组,四处采访,反复录制了十几遍,才最终定稿。这档以身边党员为主题的“七一”教育视频在网络电视上播出了。播音员没有青春靓丽的外形,没有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但是,那亲切平实的“白话”(粤语)带来的天然亲和劲儿却让老党员们耳目一新,视频顿时在社区引起了轰动。

看见自己有模有样地出现在网络荧屏上,大妈们高兴得像小姑娘一样。她们向年轻人证明,大妈不仅会跳广场舞,还能制作“高大上”的正能量节目。此后,她们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天拎着单反、扛着DV,忙着采访拍视频,忙着写文案、主持配音、后期剪辑,把社区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各色新闻,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上传至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

自启动至今,“老大姐电视台”已制作播出了80期节目,上传到珠海网络电视台和土豆、优酷、搜狐等国内知名视频网站进行传播,甚至引起“国际反响”——连瑞士、新加坡等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参观。远隔重洋的瑞士蓝调乐队的小伙子们被中国大妈们热爱生活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在中国进行商业巡演的时候,专程来趟珠海,并把首演献给珠海大妈——社区网络电视客观上广泛宣传了新时期中国的美好国际形象。

珠海是座移民城市,社区居民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在宣传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把社区新移民吸引到同一个焦点上,使基层党组织有一个凝聚群众的抓手,成为摆在每个社区基层宣传员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针对海湾社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居民爱好美食的共同“兴奋点”,基层宣传员以此为突破口,倡议社区拍摄一档美食类节目,在经过简单的专业培训后,社区的退休居民自导自采自播了系列节目《海湾大厨》。节目以居民自家厨房为地点,居民亲身演示,让节目拥有了独特的家的味道,不断增进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社区宣传员趁热打铁,接着举行家庭烹饪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居民们吸引到各类互动活动中,使基层宣传有了凝聚群众的抓手,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的同时,宣传员也把“中国梦”的话题润物无声地贯穿其中;拱北社区则尝试开办了《讲述》栏目,该栏目在大街小巷里寻找感人的凡人善举,让社区居民以自己独特的角度,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宣讲中国梦——通过“社区网络电视”的发掘与引导,珠海广大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目前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空洞理论。

创新:“让大家管理大家”的社区自治新探索

创办两年多后,随着“社区网络电视”规模日益扩大,“社区网络电视”的发展一直局限于理论宣传,吸引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

为此,2016年6月,市委宣传部联合香洲区委宣传部,召开专题总结交流座谈会,对“社区网络电视”的创新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对提出的问题广泛讨论,大家认为,理论宣传必须发挥改造实践的作用,推动更多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老百姓身边困难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增强基层宣讲的吸引力。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社区网络电视”不妨推出“社区议事厅”栏目,为社区内部矛盾化解提供更中立、更规范的平台。

会后,拱北街道的“社区网络电视”开始尝试制作反映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节目《书记面对面》,让社区书记走进“社区网络电视”,讲党的理论、讲社区发展、解答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动员更多居民关注同一个话题,让问题走入公众视野,变成公共议题,有效推动社区居民了解并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

“社区议事厅”通过“议题设置”,让更多人关注社区的问题。社区里的一棵紫荆树突然枯萎了,有部分居民担心是附近的一个电信基站辐射造成的,一时间谣言纷纷。“社区网络电视”通过主动的“议题设置”进行专题报道。68岁的姚阿姨和刘阿姨以“记者”身份采访了电信部门,得知该基站辐射很小,紫荆树枯萎另有原因。为了找到树木枯萎的原因,两位老大姐还冒雨去了一趟白莲洞公园,专程请教园林专家,原因找到了,社区邻里住得放心了,不实的谣言在播报中烟消云散。

2016年年初,翠香街道设立了“社区议事厅”,在社区议事厅,矛盾双方对着镜头大声说出各方的诉求和理由,公开将事情“掰扯清楚”,主持人负责引导协调,现场居民和观众可以参与讨论。这样一种“自治”的方式有利于矛盾在理性的沟通交流中消弭于无形,而不至于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许多社区管理顽症也迎刃而解。翠香街道为农社区部分居民因为对旧区改造有意见,个别居民情绪激动一度阻碍施工,社区召开了20多次协调会议仍无进展,为此“社区议事厅”受邀进入社区,参照罗伯特议事规则,请社区、施工单位和居民代表参与。这一独特的尝试立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后有近百名居民充分发表意见,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旧区改造顺利推进。为农社区书记刘水方感慨地说:“我真的看见了传播改变社区!”。

实践证明,开设“社区网络电视”后,社区邻里纠纷、社区事务类投诉显著下降,居民自治效果明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赞誉,认为这是“成功运用新媒体创建和谐社区的国内首创”,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一个新媒体窗口,为改进社会管理水平提供一次创新尝试。

收获:永远在路上的创新与探索

随着“社区网络电视”规模日益扩大,社区网络电视项目管理也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经验。目前,“社区网络电视”已从退休的大叔大妈覆盖到中小学生,从社区扩展到学校,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目前“社区网络电视”已经覆盖了50多个社区,占主城区的一半,并已输出到北京大兴天宫院街道4个社区,即将进入北京西城区。

2014年和2015年,社区网络电视项目两次获邀参加了全国慈善公益展,获得主办单位和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基层文化的优秀设计者”;2016年6月,央视大型纪录片《慈善的力量》专程采访了珠海“社区网络电视”,认为是目前国内一项绝无仅有的创举,具有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巨大价值。

为了不断丰富“社区网络电视”的内容,9档类型的节目《康宁一周播报》(新闻报道节目)、《街坊厨神》(美食节目)、《讲述》(访谈节目)、《拱北快线》(新闻报道节目)、《社区议事厅》(演播室谈话节目)、《寻迹》(微型纪录片)、《艺术拱北》(微型纪录片)、《小巷总理》(党建节目)、《消失的村落》(微型纪录片)都陆续上线。珠海电视台第四频道在《社区60分》的固定栏目正式播出“社区网络电视”的精选内容,目前共播出30期,共1700分钟,社区“鸡毛蒜皮”的草根小事通过传统的电视台呈现给珠海全市的观众。

下一步,“社区网络电视”尝试开展网络直播,运用当下最新型的技术服务于社区宣传思想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让这个基层理论宣传的新平台不断紧跟时代潮流,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持续生命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