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

从运行状态看,逐步从社会高度稳定向秩序与活力相统一转变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社会运行秩序与活力相统一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主要依靠政治动员、行政命令来达到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思想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统一,以维护社会秩序高度稳定,但窒息了社会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后一个时期,社会活力迸发,但也出现社会无序运行状态。党的十八大之后,强调社会治理讲究辩证法,既要管理又要防止管得太死,刚柔相济、宽严适度,有力地推动社会迸发活力又和谐有序运行,现代社会治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从社会景象看,逐步从贫困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变

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标志,是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新中国逐步建立起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同时,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保障体系。特别是近40多年来,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就业相对稳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宏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全面脱贫目标即将实现,全体人民正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信用社会建设、幸福社会建设的成效日趋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景象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中国70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前进的核心力量,中国社会治理变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政治领导为社会治理指引了正确方向、确立了价值体系,增强社会治理的方向感和凝聚力;党的组织优势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确保社会治理的统一性、有序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既勇于探索创新、开拓前进,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条件,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又是在党的领导下,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升党的社会治理领导能力和水平。

在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并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航向,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