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化视野看新中国70年

从现代化视野看新中国70年

研究新中国70年的历史,应当置于现代化的视野之下

考察新中国的历史成就,简单地孤立地进行70年的纵向比较是不够的,还需要横向地加以比较,从世界的发展大势中加以考察,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它的世界方位。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发展的大势,现代化程度实现的高低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尺度。所以,研究新中国70年的历史,应当置于现代化的视野之下。但是,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模式和途径并不完全一样,原生型和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发展模式就有很大差别。原生型现代化国家,主要是英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如德、日、俄以及拉美、非洲、亚洲各国。中国是在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后走向现代化发展途径的,属于典型后发现代化国家。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分析考察新中国70年的世界历史方位时,选择了德、日以及拉美、亚洲一些国家作为参照系,以这些国家建立独立民族国家70年的历史发展成就作为参照对象来加以研究。

从后发现代化国家立国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成就

民族国家统一对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发展具有关键转折意义。除了英国是原发内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世界上其他现代化国家基本都属于宏观意义上后发外生型,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具体的方法途径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以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前提,民族国家统一对于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以德国为例,1871年1月德国实现统一前有300多个邦国,在当时的世界和欧洲均无地位。而统一后的德国,在40年间就一跃跻身欧洲和世界最强国家行列。1851-1900年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德国有202项,接近英法美的总和。而在此前1750-1800年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德国榜上无名。1901-1920年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等于英法美的总和。1860-1870年德国的工业增长率年均增长2.7%,1890-1900年为6.1%。再如日本,在1887-1936年的50年间,其国民生产总额增长了近20倍。其小学入学率在1873年为28.1%,1891年为50%,1900年为80%,1902年为90%,1911年为98.2%。德国和日本在统一后70年间发展非常迅猛,与统一之前相比较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二战之后实现独立的多数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制造业增值总体上都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1960-1970年代卢旺达、利比亚、韩国、伊朗、印尼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23%、8.6%、9.4%、7.7%,1970-1980年代这些数字为7.7%、3.1%、9.5%、2.8%、7.7%。

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领先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立国70年的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成就巨大。仅粮食一项而言,从1949年的1.13亿吨上升到2018年的6.57亿吨,70年间增加到原来的5.8倍,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80%多。钢铁产量增加到原来的5850多倍、煤炭产量增加到100多倍、棉花产量增加到12倍。1947年,中国高校有207所,在校生155036人。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663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职高专院校1418所,各种形式的在校生3833万人。197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2018年达到48%。全国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到2018年的77岁。

印度在1960年的人均GDP是82美元,几乎与中国一样。到2017年底,印度是1979美元,而中国是8836美元,印度增长了23倍,而中国增长了98倍。同期内印尼增长了71倍,菲律宾增长了约11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长了约11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增长了79倍,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增长了24倍,海地增长了约10倍(该国1804年爆发独立革命)。拉美的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在二战后50年人均GDP同美国人均GDP比,分别从52%、40%、23%降到30%、35%、18%。而1949年我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2%,2000年提高到2.5%,到2017年更是提高到14.7%。这个数据充分证明,在后发现代化国家,1949年后的中国发展速度是领先的。 新中国70年成功发展的事实对于世界的意义,就是为人类美好追求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

人类的历史进入到19世纪中叶,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由理想变为现实。苏俄支持下成立的共产国际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资料显示在其帮助下,世界五大洲先后建立了7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党员总人数400多万。20世纪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时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最繁荣时,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在这场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其是在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而且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研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的历史,都必须要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审视。

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向世人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没有失败,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兴旺、领先于世界的发展速度,更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新中国70年的成功,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国家进行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典范。

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些辉煌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超乎寻常的发展上,更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更加清晰和自信上。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使得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和时代性结合得更好了。

新中国在这方面的贡献,至少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通过“三大改造”,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公有制的基础。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农业大国、手工业大国迅速发展为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的国家,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贡献。二是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势与中国特色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相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使得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统一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形成。这套制度把政治所要求的秩序性和效率性目标很好地落到实处,使得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民主、公正和人民性有机结合起来,将民主的形式与民主的实质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可能下完美结合。没有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的保障,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套制度的创造性则毫无疑问是古今中外没有的,它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无疑是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三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以是否取舍其中之一作为判断姓“社”姓“资”的基本标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审慎而又决然地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个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来说当然是个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70年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内外成为一些人嘲笑、贬低的对象,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以铁的事实粉碎了贴在社会主义上面的各种负面标签。有人说,一到中国,才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活力;也有人说,100年前社会主义救中国,100年后中国救社会主义——这句话的是非姑且不论,但其的确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新中国70年的成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