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

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为这片古老东方土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的现代化也由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崭新旅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造就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70年后的今天,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阶段,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回顾7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系统总结饱含于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论根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准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对现代化的理解,如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资本主义模式的历史进步性和内在矛盾性等,为我们科学理解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许多具体结论,毕竟是基于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践得出来的,有其时代性和历史性。因此,我们不能机械地、教条式地照搬照抄马克思对现代化的一切看法,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历史传统、文明基因相结合,发展出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了解决现代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深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需要的现代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纵观70年,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蒸蒸日上、节节升高;一旦脱离实际,犯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在这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客观状况认识不足,我们党才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损失。而“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进而走上改革开放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才能解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度,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才能因此一日千里,破浪前行。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70年留给我们的最强大的制胜法宝。

目标指向:坚持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尽管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见物不见人”的消极状况,使人们在更深程度上受制于“物”。马克思曾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描述过未来社会的样子,他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必须辩证统一、协调发展。如果缺乏物的现代化作为支撑,那么人的现代化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如果只重视物的现代化层面,就会出现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种种问题,而且人的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就会成为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障碍。由于在起步时严重落后于西方,因此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成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但人的现代化也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主题和任务,而且这一任务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愈益凸显。

7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之路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在继续推进物的现代化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问题。要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创造更好的物质前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为人的政治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秀人文精神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切实提升人的道德文化素养;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为人的现代化提供资源保证,同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持续深入推进物的现代化,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使命。

制度保证: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和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

制度因素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纵观人类现代化进程,成功的现代化无一不是以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打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70年现代化探索和建设历程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根本制度保障。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才确保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改变,也才确保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拥有一个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一个好的制度体系除了具有稳定性之外,还需要拥有自我调适、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在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的同时,又不断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从而使我们的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极大提升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户籍、土地、财税、国企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步入了快车道,成为现代化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催化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补充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加成熟和定型。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协商民主、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独特优势,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这套制度是成功且有效的。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制度自信。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