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利: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门(4)

摘要:谈起中国文化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有另外一批人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们就是在民间口碑中广为传颂的鲁班、蔡伦、毕昇、黄道婆,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剪影艺术当中,最早产生的一门艺术是剪纸。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来找我,说给我一个书号,让我编一本剪纸的书,我说不编。在八十年代,要得到一个书号十分不容易,因此,我不编那本书他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就和他讲一个道理,我说剪纸这个东西只有把它贴到窗户纸上,从里向外透着光看才好看,如果把它印到书上,它就不好看了。所以我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编过一本有关于剪纸的书。

剪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把它贴到窗户纸上从里往外看,这样透着光看一个一个的影像之美,我把它叫剪影的艺术。由此产生另外一门艺术——皮影。我认为皮影是从剪纸而来的,所以我把皮影叫2.0版的剪纸。我们设想一下,一群小孩在窑洞里的炕上坐着,这时候奶奶在外面窗户上贴剪纸,她就会问屋里的人正不正、歪不歪,这么一动,里面人一看,剪纸动起来了,于是从这想到了皮影。

图片1

那么,由此又产生了另外一种艺术——农民画。我认为农民画和剪纸也是有关系的,比如说上图,一个老头一个老婆婆,老头的头是歪着的,两只耳朵露出来,脸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在民间工艺美术里把这种两面脸对称的做法叫“十分脸”。这个农民画的画家肯定会剪剪纸。小时候我们剪剪纸怎么剪?把纸一折,剪出半个小人,打开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人。所以这个农民画里的老爷爷的画法,我一看就是从剪纸而来的。再看画上的老婆婆,她实际上是正着身子的,但是她的脸却是侧着的,这个脸我们在工艺美术里叫“五分脸”,这也和剪纸、皮影有关,所以我们把它叫3.0版剪纸。

香包实际上也是一种剪纸。香包就是拿一个纸壳,对称得剪出一个图案,然后用绸布包上,再绣一点图案。香包最早是用来辟邪的,现在除了辟邪之外,还有一些装饰的作用,比如挂在墙上很好看。从原理来讲,香包实际上也是从剪纸而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叫4.0版剪纸。

为什么在黄土高原会产生这么一种剪影的艺术呢?这就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关系了。黄土高原遍布黄土,当地老百姓怎么建房子?挖窑洞。有的窑洞依山而挖,叫明庄窑。有的窑洞是在平地挖的,比如一个大平地,挖出一个20×30米的大坑,然后在七八米深的位置向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掏窑洞,这种窑洞叫作地坑窑。而我们讲的剪影的艺术,就和窑洞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剪纸的产生最早和艺术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和辟瘟神、辟邪有关,就像古代过年是过年关一样。相传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都有一个叫年的猛兽从山上下来吃人。所以这一天全家人不管在哪里,都得回来聚到一起,然后把门窗紧紧地关闭,在门上贴门神,在窗户上贴剪纸以辟邪。可以说,剪纸就是应辟邪而生的一种艺术。那么住在窑洞里,猛兽会从哪进呢?只有门和窗户能进来。于是人们在门上贴门神,在窗户上贴剪纸。最早的剪纸不是一幅小画,而是一个神像。所以我们讲,剪纸的产生并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实用,是出于辟瘟神、恶兽、猛兽的需要。这是剪纸产生的源头,也是黄土高原产生剪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是不一样的,而非遗能帮助我们认识、记录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比如团扇,它什么时候产生的?唐代产生的,因此通过唐代团扇,我们就能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工艺。折扇什么时候产生的?是宋代产生的。折扇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在宋代的时候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因为这种扇子方便携带,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开使用。那么折扇的工艺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是宋代才有的。所以当我们看到折扇的制作工艺,便知道了宋代人的审美与工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