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利: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门(6)

摘要:谈起中国文化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有另外一批人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们就是在民间口碑中广为传颂的鲁班、蔡伦、毕昇、黄道婆,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借鉴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文化的源泉,也是创造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重要参考,所以我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一,文学工作者对民间文学借鉴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有过成功借鉴的先例。比如前几年的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它是怎么来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听老人讲宰相刘罗锅的故事,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宰相刘罗锅刘墉的资料,最后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可以说,文学家借鉴民间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要把这种好的方法继承下来,通过作家的笔把民间文学当中的正能量传达下去。

 第二艺术家对民间音乐的借鉴比如《北京一夜》非常好听,它借鉴了京剧的唱腔;《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独奏曲非常好听,它借鉴了越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非常好听,它借鉴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民谣《刘姥姥锯大缸》;流行歌曲《穷开心》则成功地借鉴了老北京的吆喝声。过去,老北京小商小贩在卖十三香时,两腿一盘,坐到道边,前面摆上十三袋香料,左手拿纸,右手拿勺,舀一勺,唱一句:“小小的纸儿啊,四四方方啊。”而在《穷开心》中,作者把这句吆喝改成了“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一句充满市井气息的小唱就这样将人带到了老北京的街头,带进了美好的回忆。有些人一辈子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原因就在于从不下乡调查,不会从民间音乐当中汲取营养。所以艺术工作者一定要下乡、下乡、再下乡。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创造新艺术提供资源。

第三,对民间绘画借鉴四川绵竹有一种年画,把古代小女子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能不能借鉴呢?可以借鉴,有的画家就借鉴绵竹年画创作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再比如门神,有些人说门神五大三粗的不好看,能不能借鉴?能借鉴,有人用油画画了门神,穿着金盔金甲,也很漂亮,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品。有人说剪纸太土气了,太传统了,太古老了,没法借鉴,但是现在许多化妆品的封面设计都是借鉴了剪纸中的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要想在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上取得好的成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鉴古人的经验与智慧。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为以非遗为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而毁坏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只有把这源头之水保护好,才能在“下游”运用它进行更好的创作。

三、怎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与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没有“人”这个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可能实现世代的传承。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要保护好传承人,有了传承人就有了一切,没传承人就没了一切。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要保护人。比如钧瓷作品,它最大特点是什么呢?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入窑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但是由于上的釉色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天气的温度不同,气候的干湿度不同,甚至烧窑人心情的不同,每一个出窑的作品到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几乎是不可控的。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烧制的钧瓷,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古人,就是因为这些传承人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把古代最好的技术恢复了出来。比如钧瓷,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任星航先生,如果没有他的传承,不可能有这么好的钧瓷作品。再比如绣花鞋,有人说它不挣钱,其实不挣钱是因为做得不好,下图两双绣花鞋,一个头鞋,一个凤回头鞋,在一年的拍卖会上,两双鞋卖了9万块钱,所以做好了,一样能卖大价钱。这么好的鞋由谁来传承的呢?是由王冠琴老师来传的。

图片2

图片3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