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利: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门(7)

摘要:谈起中国文化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有另外一批人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们就是在民间口碑中广为传颂的鲁班、蔡伦、毕昇、黄道婆,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人说捏面人挣不到钱, 那请看下面这幅作品,做得非常之好,皮肤的质感就和真人一样,衣服能做到半透明。这是由谁来传的呢?是由一个叫王玓地的天津传承人来传的。

图片4

所以大家记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下去,关键是要靠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没了人就没了一切,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要保护好传承人。

以往一谈起中国文化的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不错,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确实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而这些并不是由孔孟创造的。也就是说,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有那么一批人在中华文明的创造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们,就是在青史中少有记载,但在民间口碑中广为传颂的建筑大师鲁班、蔡伦、毕生、黄道婆,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群非常了不起的人,如果没有他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没办法传承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礼敬传承人,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原汁原味保护原则为什么要原汁原味呢?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就是历史认识价值,只要不随便改动,我们就能知道这项非遗古代的工艺是什么样,这样它就有了历史认识价值。为了做到原汁原味,古人想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文字固定下来,比如《佛像造像经》,告诉你眉毛、眼睛、额头的大小、比例,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把规格固定下来,确保佛像原汁原味;有的用艺言(从事艺术的言语)固定下来,比如“红配黄,亮堂堂”,就是告诉你红色和黄色配在一起会非常鲜亮;还有的用传统的规矩固定下来,很多古代规矩的设定也是为了确保工序的原汁原味,比如抄纸,里面一定要加猕猴桃汁液,因为加了它以后就有了黏稠度,而且能很容易地把每张纸分开。如果没有这些方法、制度、文献记载和口碑文学,就很难做到原汁原味。

为了确保原汁原味,选徒弟上民间还有很多规矩,比如有一部电影叫《百鸟朝凤》,讲的是两个小孩学唢呐的故事,最后师父把手艺传给了那个显得非常木讷的孩子。为什么传给他了?因为他能够踏踏实实地按照师父教的学,能够确保原汁原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不是创新,而是传承,是把老祖宗最好的手艺继承下来。传承人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传承。社会是发展的,但为了让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一定要把人分为两类,一部分人负责传承,把传统保护好,这就是考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者、非遗保护工作者和传承人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把祖先的智慧留下来,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渠道认识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为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留下参考、保留资源。而另外一部分人,可能是95%的人,都可以以非遗为元素进行大胆的当代艺术品的设计。所以,保护非遗一定要有社会分工的观念,传承人的工作就是传承,至于创新,那是文创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的事。

目前,中国的非遗保护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我们的京剧、榫卯结构、金砖、木版水印年画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所以传承人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继承并传承下去。

举个例子,袁隆平先生是研究杂交水稻的,他刚毕业的时候立志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稻,但是试了多少年都不成功。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几亿年来,没有人给野生稻撒过一把肥,但是它能活到现在;没有人给它打过一点农药,但是它从来不招虫子;刮大风,别的稻子都倒了,但是野生稻永远不倒,这就是它的优秀基因啊!如果把野生稻和人工稻杂交,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一试验,果然大获成功。这个例子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相当于袁隆平找到的野生稻,别看它长得像杂草一样,但是它有着内在的强大基因,而且是原生态的,这种原生态的东西一旦和人工的东西杂交,就会产出非常好的成果。所以我们要保护那个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不改,它就有价值,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