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利: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门(8)

摘要:谈起中国文化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有另外一批人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们就是在民间口碑中广为传颂的鲁班、蔡伦、毕昇、黄道婆,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礼敬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也是“文物”。文化遗产是固化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物。从表面来看,两者完全不同,但是本质却是完全一样,它们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所以文物不能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秦砖汉瓦,但是它是秦砖汉瓦的烧制技术;它不是故宫、长城,但是它是故宫长城的建筑技术。有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我给你一条鱼不如教给你捕鱼的技术,而捕鱼的技术,烧制秦砖汉瓦的技术,建筑故宫长城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就是保护其文脉。

第三,整体保护原则整体保护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实施整体保护;二是对非遗赖以生存的空间实施整体保护。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多种技能、技艺或是工序共同构成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把它所有的工序、流程都保护下来。前几年有人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复杂,想整体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只需保护核心技术。这个提法出来之后,正好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到我家去,他是研究山东省苍山县泥人制作技术的,我就问他:“有人提出来只保护核心技术,你觉得苍山县泥人制作只保护核心技术行不行?”他想了一想说:“不行。”我说:“你这个泥人制作有多少道工序?”他说:“72道。”我说:“你把最不重要的一道工序拿下来,可不可以?”他想了想说:“不可以。”我说:“是哪道工序?”他说:“我做泥人的时候,要在模具上先用香油刷一遍,这样我把那黏土压进去再拔出来的时候,泥人才是完整的。如果不刷这道香油,拔出来的时候,不是掉鼻子就是掉耳朵。”就这么一道看起来不重要的工序,不去保护都不行。所以只保护核心技术这个说法是不牢靠的。

当然了,只保护它的工序本身还不够,还要保护与非遗相关的生态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如果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传不下来,比如什么地方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发达,什么地方的庙会一定发达,因为有了庙会,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才有了用武之地。如果庙会都没了,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能传得下来吗?肯定传不下来。所以,只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还不行,还要保护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生态环境。

第四活态保护原则。活态保护原则是指民间社会利用其固有的传承力,让非遗以活态的形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物质化”保护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记录、记忆,而没有考虑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下来。活态传承所解决的主要是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下来的问题。如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比作鱼,就要把这条鱼放到水池里,不但要活着,还得不断长大,繁育后代,这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究“活鱼要在水中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放到博物馆里,但是这不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法,更不能成为唯一方法,比如把皮影放到博物馆里,这样确实没有坏,但是皮影是需要表演的,如果只是放到博物馆,它的表演艺术还存在吗?没有了。皮影是一边演唱一边伴奏的,只把它放到博物馆,皮影的伴奏艺术还有吗?也没有了。也就是说,如果因为保护理念的错误而把“活”遗产变成了“死”遗产,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

所谓的文化断流,并不是金字塔、故宫、长城是否还存在,而是指金字塔、故宫、长城的建筑技术还有没有。而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流的国家,两千年前的古诗我们还看得懂,一千年前木版年画的制作技术我们还在传承,两三百年前的京剧我们现在还在传唱,我们的文化没有断流。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关涉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断流的大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永不断流。

第五,独特性保护原则所谓“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特定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由于每个民族历史传统不同、生存空间不同,他们为适应上述环境所创造出的各种文化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而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大家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别人同化。

什么叫文化的独特性呢?就是你那个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我们把这种独特性叫“地域标志性文化”,就是指那些最能代表该地地域特点的具有地标性质的传统文化。比如拍电影,镜头从左向右摇,镜头里满目都是青山。这个时候我问你这是到了什么地方,你肯定不知道,因为山与山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镜头一边摇一边有《沂蒙小调》响起,你马上知道到了山东的沂蒙;如果是《海菜腔》响起,你马上知道到了云南石屏了;如果是《信天游》响起,你马上知道到了陕北了。而这《信天游》《海菜腔》《沂蒙小调》就是地域标志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就是这种独特的地域标志性文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